史上最強產婦!生完娃後衝出產房暴打老公,背後原因惹人疼



我坐月子那會,老公總是惹我生氣,那時我幾乎天天念叨:要不是我現在一動就疼,我真想起來給你一套組合拳。


生產過後女人的身體大多是虛弱的,很少做大幅度的動作,一是覺得累或者疼,二是害怕留下什麼後遺症。


可最近,一位被稱為“史上最強孕婦”的女人卻因為產後的“大尺度”動作火了。


在網友分享的視頻中,一位剛生產完的媽媽,怒氣沖沖地從產房衝出來,邊沖邊罵地朝着老公走去,醫院的護士急忙上前把她拉開。


視頻被曝光後,瞬間引起了熱議,有的人捧腹大笑,感覺場面實在太逗,有的人不可置信,覺得是在作秀,可是當原因被曝光後,更多人看到的卻是心疼。



01

拒打“無痛”

產婦情緒爆發


據網友爆料,這位寶媽剛生產完就如此憤怒的原因是:在她分娩時,婆家不同意女子打“無痛”。


在生產前,因為害怕承受生育的痛苦,所以女子和丈夫商量好了,如果各項指標都符合,那麼就果斷打“無痛”。


結果等到分娩時,婆婆害怕無痛會給孫子留下後遺症,所以就拒絕給兒媳婦打“無痛”,而丈夫也同意了媽媽的觀點,突然就變卦了。


沒有家屬簽字交錢,“無痛”自然沒辦法打。所以產婦拼盡全力生下孩子後,還是忍不住內心的怨氣,不顧虛弱的身體,急沖沖地衝出產房追着老公打,只為給自己討一個公道。



在得知原因後,網友紛紛叫喊:“打得好。”


也有人無奈的感嘆:“為何女性的生育權卻始終還需要他人來做主。”


在我身邊,許多符合併且選擇無痛分娩的產婦,都會用“救世主”來形容無痛:開二指前六個小時疼到崩潰,可打開後,確實有一種地獄到天堂的感覺。


生育的撕心裂肺是媽媽在承受,無痛分娩是每個媽媽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擅自替她們做主。


02

“無痛”的謠言

還要危害多少人


我的朋友小雲,就因為分娩時選擇了“無痛”,被婆家人記恨到現在。


小雲和丈夫諮詢過醫生後,選擇了無痛分娩。婆婆在得知此事後,連夜從老家趕來,極力勸說小雲夫妻放棄這個想法。


婆婆的理由是:


“麻藥打多了,孩子要變傻的!”


“我們小區有個妹兒就是用那個鎮痛泵,現在腰桿還有風濕!”


“這種技術就是為了騙錢編出來的!”


婆婆告訴兒媳婦:“我生了好幾個孩子,忍一忍就過去了,不用去冒這個險!”


後來到了分娩那天,宮口開到三指,小雲實在忍受不了,老公立刻叫來醫生實施無痛分娩。孩子出生後很健康,各項指標都很正常。



可是就是因為當初的這個選擇,婆婆一直記恨着她。如今孩子只要感冒發燒,婆婆就會冷嘲熱諷地指責她:都是當初選擇“無痛”導致孩子抵抗力變差。


因為無知,所以“無痛”註定要背鍋。


很多人不同意無痛分娩的原因,都是因為擔心打完後所帶來的後遺症:


比如他們認為打完無痛後會腰疼,會讓寶寶變傻,會影響母乳的質量...


可這些所謂的後遺症,卻都是謠言...



對於新奇的事物,未知的風險往往會讓人害怕與恐懼,所以很多長輩會以過來人的身份要求年輕人要循規蹈矩。


但其實,“無痛分娩”至今有100餘年的歷史,目前它在國外已經應用很普遍了,美國分娩鎮痛率>85%,英國>90%。國內很多醫院均已開展無痛分娩,有的已經佔了順產的30%~40%的比例。


無痛分娩是媽媽的福音,但是在推廣的時候,也應該做好科普工作,別讓無知的謠言傷透了產婦的心。



03

每個產婦

都該有自己的選擇權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媽媽要受難。媽媽這倆字包含着太多沉重的意義,但是女人生育不一定非要疼得死去活來才能體會媽媽的偉大。


每個媽媽都應該有選擇“痛”與“不痛”的權利。


在《新生日記》中,麥迪娜曾在節目中回憶的場景,當初因為疼得厲害,她還沒等醫生介紹完無痛分娩,就忍不住大喊:“醫生你別說了,打吧”。



決定可以很簡單,能讓產婦有選擇權,不僅身體上可以減輕痛苦,心靈上也能得到足夠的尊重。


回想起當初分娩場景,麥迪娜沒有過多的感嘆自己生育的不易,而是滿臉洋溢着幸福。


不是不疼不痛,而是她擁有選擇權,又有愛人的理解與支持。有時候,幸福也可以很簡單。



前不久看到這樣新聞,湖北一對小夫妻商量好不生二胎,所以妻子便到醫院做絕育手術,得知此事的公公突然大鬧醫院,還揚言要醫生把輸卵管接回去!


說實話,生不生,養不養,都是夫妻兩人的事情,女性有選擇生的權利,也有“不生”的權利。而作為旁人,只能是扮演提供建議的角色,別再讓所謂的老傳統成為束縛女性的枷鎖了。


在一個家庭中,公婆與媳婦之間,岳父岳母與女婿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應該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輔相成,家庭才能和諧美滿。



本文由三優親子出品,關懷媽媽健康,聚焦孩子教育/家庭婚姻,有名醫,有乾貨,有好物,有態度,在這裡與千萬媽媽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