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新生兒出生後的一舉一動,總會引起媽媽的格外關注,生怕因為自己粗心大意讓寶寶受到傷害,可有些時候媽媽偏偏不理解寶寶的某一種行為,總是想要去改變,結果弄出來一段笑話。
前段時間,朋友圈中的一位新晉寶媽發表了一則動態: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寶寶睡覺的時候總是喜歡舉着雙手,這大冬天睡覺胳膊多涼啊,我一次又一次把胳膊放進被子里,可不一會他們就會掙脫出來,好奇怪啊!
的確,細心寶媽都會發現這個現象,所有的新生兒似乎都經歷過“崗前培訓”,各個睡覺都是統一姿勢——舉起雙手。為此寶媽都很疑惑,寶寶這樣一直舉着手睡覺累不累呀?這一副投降睡覺姿勢在媽媽眼裡,顯得有些不正常,該不會寶寶有啥問題吧!
事實上,媽媽們真的多慮了,“舉手睡覺”是種正常現象,也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能力,這如同他們出生就會吃奶的道理一樣,舉着雙手睡覺也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看過寶寶頭型睡姿下的秘密,你就可以大可放心了。
“舉手睡覺”是寶寶的保護機制?寶寶投降睡姿下的秘密,寶媽要掌握
1)“舉手睡覺”讓寶寶更好地保護自己
眾所周知,剛出生的寶寶絕大多數都是“頭重腳輕”,肢體的協調性不是很好,再加之他們還不能自行翻身,如果一不小心重心不穩就很容易發生危險。
舉起雙手睡覺,其實寶寶是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
可以讓身體兩側保持平衡,避免因為身體重心不穩而發生“側翻”,造成窒息的危險。
第二這樣姿勢還能多佔領一些地盤,將自己的安全區進行擴大,這樣就不用擔心爸爸媽媽會壓到自己。
第三人我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雙手抱頭,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雙手放在頭部兩側就會有十足的安全感,而這些都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
2)“舉手睡覺”讓寶寶可以放飛自我
要知道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10個月,隨着孕齡的不斷增加,寶寶的活動空間也會變得越來越小,久而久之寶寶只能將自己蜷縮起來。
出生後寶寶擺脫了之前居住的狹小空間,發現自己的雙手居然可以伸開了,這種感覺對寶寶來說簡直太奇妙了,他們終於可以張開雙手擁抱這個全新的世界。所以說,寶寶舉手睡覺也是放飛自我的一種表現,他們正在逐步適應所生活的環境。
3)“舉手睡覺”讓寶寶覺得最舒服、最踏實
寶媽們不難發現,寶寶睡熟的時候雙手會自然地放在頭部的兩側,看上去非常自然。其實,睡眠狀態下人體是非常放鬆的一種狀態,這時候大腦就會發出一種信號,讓人體以最自然、最舒服的姿勢睡覺。
因而這是寶寶下意識的一種行為,也是大腦發育較好的一種表現。相反,如果家長反覆去調整寶寶的睡覺,這樣就會干擾到他們,反而還會影響到孩子的睡眠質量。
面對寶寶的投降睡姿,媽媽要如何應對
寶寶舉着雙手睡覺是一種原始反射能力,也是寶寶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善的一種表現,伴隨着寶寶身體的不斷發育,投降睡姿也就會逐步消失,慢慢轉變和成人一樣。
了解寶寶投降睡姿的秘密,媽媽們也就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因為寶寶手部離心臟距離較遠,血液循環比較慢,長期這個姿勢睡覺很容易着涼,能不能把他們的手強行放在被子里呢?
針對這個問題,寶媽一定要記住切不可強行改變寶寶的睡姿,這樣非但不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還有可能會給寶寶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寶寶穿上睡袋或者合適的睡衣,讓寶寶的手部處於一個保暖的狀態之下,這樣既能保證寶寶不受涼,還能讓寶寶自然享受到舒服的睡姿,能夠安心地在睡覺中健康成長,可謂是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寶寶“投降睡覺”並不是身體發育的缺陷,是一種再也正常不過的生理反應,只要寶寶吃得好、睡得香,媽媽們自然無需擔心。
其實,寶寶成長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這些都需要媽媽去發現、探索,慢慢積累育兒經驗,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母親。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