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2021年01月01日09:05:05 育兒 1047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養老”問題對於很多子女來說已經不再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了,父母想要在晚年獲得子女的幫扶和照顧,就必須要滿足如下條件:

要麼幫我帶孩子,要麼用金錢補貼我的生活,如果能夠又出錢又出力,那無疑是最好的。

但事實上是,即使有的父母做到了對子女掏心掏肺,卻依然生活得很窩心,帶娃時被百般挑剔,自己用退休金補貼子女的生活,他們認為理所應當……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 天天要聞

久而久之,很多父母在看透了這些真相後,達成了一種共識:對子女徹底放手,餘生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既不帶娃也不出錢: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悅悅是一名新手媽媽,在懷孕時,她就已經和婆婆打好了招呼,請她和公公幫忙過來帶孩子。

在悅悅看來,爺爺奶奶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畢竟孩子是跟着爸爸姓的。

而且婆婆和公公已經退休了,每個月退休金也不少,他們帶孩子,順帶幫着補貼小家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 天天要聞

兒媳生下了大孫子,悅悅的公婆都很高興,但自從原本的二人世界變成了五口之家,彼此之間難免磕磕碰碰。

悅悅經常因為孩子的事情和婆婆鬧出矛盾,對於公婆的一些習慣也很瞧不上眼,弄得公婆在家戰戰兢兢,一肚子不愉快。

除此之外,自從公婆幫兒子媳婦帶娃以來,小兩口從來沒有對父母表示過感謝,有時候婆婆抱怨自己幹活累了,兒媳不僅不會關心,反倒不咸不淡地表示:

誰家爺爺奶奶都這樣,既不出錢又不出力的,以後養老可麻煩呢。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 天天要聞

臨近年底,悅悅的婆婆因為勞累而患上了腰間盤突出,而悅悅和老公對此很冷淡,悅悅還抱怨婆婆病得不是時候,發愁孩子放假沒人帶。

一場病讓老兩口看透了很多事情,經過慎重考慮,公婆當晚就打包好了行李,準備回老家去。

“爸媽,你們走了,孩子怎麼辦?”悅悅沒想到公婆竟然撂挑子不幹了,一臉着急。

“兒媳婦,我身體不好,也不適合帶孩子了,我和你爸決定今天就回老家,你是請孩子姥姥來,還是請保姆,還是自己辭職,那都是你們小兩口自己的事情。”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 天天要聞

聽完婆婆的話,悅悅臉色十分難看,她低聲說:“媽,你就不能體諒一下年輕人的難處么,你和我爸現在當甩手掌柜,不幫我們,以後養老……”

“你還別拿養老威脅我們!”婆婆立馬揮手截斷了悅悅的話。

“我們自己有養老金,還有點存款,我打聽好了,這些錢完全可以住個好點的養老院,從今以後我和你爸只想對自己好。”

婆婆說完就和公公拖着行李出了門,只留悅悅一臉獃滯地站在門口。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 天天要聞

現如今,不管有沒有經歷過幫子女帶娃,不少老人都很“想得開”,他們不再將一顆心全都拴在子女身上,而是渴望餘生為自己而活。

為什麼老人的思想會發生轉變呢?

① 與子女矛盾多

不少老人在和子女生活過一段時間後,都會非常渴望分開居住,因為兩代人在很多方面都無法達到和諧統一。

尤其是帶娃老人,經常會被埋怨,做事情也束手束腳,不如在自己家裡自由。

② 子女不知道感恩

不少子女都把老人帶娃看做天經地義,哪怕父母為他們付出再多,他們也認為是理所當然,毫無感恩之心。

遇到這樣的兒女,老人難免心寒,反正出錢出力兒女將來還不一定孝順我,還不如對自己好一點。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 天天要聞

③ 養老方式的多樣化

現如今,隨着抱團養老,養老院,社區養老等各種養老方式的興起,很多老人已經不再完全指望孩子養老了。

比起為子女付出,這些老人更願意給自己留下足夠的錢,到老了選擇自己覺得舒適的養老方式。

萱爸有話說

現如今,很多父母都為了兒女既出錢又出力,但現實生活中的“委屈”卻屢屢讓他們受傷。

作為子女,面對父母我們要懷有一顆感恩之心,遇到問題可以和老人積極溝通,不能對父母進行道德綁架,更不能用養老問題來威脅父母幫自己養孩子。

你能接受父母不帶娃不出錢嗎?歡迎在評論區給萱爸留言哦!

我是小萱爸爸,積極學習帶娃的“女兒奴”一枚,每天分享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轉發、評論,你的喜歡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 天天要聞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田甜湖南株洲的街頭,一對母子的身影常引人駐足,13歲的腦癱少年譚兆盛手握話筒,用略顯顫抖卻清澈的嗓音唱響《天之大》;身旁提着音響的母親譚淑琴,既是他的“金牌經紀人”,也是他逐夢路上最堅定的陪伴者。這對母子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與命運抗爭的傳奇,更是一曲關於愛與希望的讚歌...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雖說,養育孩子,我們不要拿他去跟別人比較。但大家一起玩兒,我們難免會看到差距: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有的卻總是慢半拍?我們會想,到底是天生的差距,還是孩子成長節奏沒跟上?哈佛大學發展兒童中心有項研究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3次
一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一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人將豪宅名車奉為幸福的圭臬,有人以功名利祿丈量圓滿的尺度,可當風霜染白雙鬢才驚覺:真正的家,從不在金玉其外的表象,而在那些深藏於柴米油鹽中的溫度與重量。
一個人能在這三件事上保持低調,意味他相當厲害 - 天天要聞

一個人能在這三件事上保持低調,意味他相當厲害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真正的強者,往往懂得藏鋒守拙,以低調之姿行走於世。低調並非是被人忽視、遺忘,亦非是無能之輩的退縮,恰恰相反,它是源於內心的自信,是歷經風雨後的從容,是洞悉世事後的豁達。低調之人,從不虛張聲勢、大肆炫耀,他們擁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體驗,盡興就好! - 天天要聞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體驗,盡興就好!

楊絳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你最艱難的時候,別老想着太遠的將來,只要鼓勵自己過好今天就可以了,這世間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東西根本不配佔有你的情緒,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
醜女未婚產子,5個男人爭着認兒,孩子卻向一頭狼下跪 - 天天要聞

醜女未婚產子,5個男人爭着認兒,孩子卻向一頭狼下跪

山風裹着雪粒子撲進破廟時,阿嫵的產痛正撕開第三道夜幕。老槐樹的枯枝在紙窗外亂抓,瓦楞上積了三寸厚的雪,被她嘶啞的嚎叫震得簌簌墜落。接生婆王婆子盯着產婦那張布滿青斑的臉,手抖得差點掀翻銅盆——這孩子竟是倒生出來的,後腦勺先抵着人間,活像要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