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在詬病中國的應試教育,呼聲最高的就是孩子負擔重,扼殺孩子的天性等。
不能否認,有些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甚至很多學習的內容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並沒有什麼用,孩子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去學習,這個情況並不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內容。
但要知道的是,在目前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你不能改變這種體制,那就要你去適應它。
所謂適者生存,教育也是一樣。儘管應試教育可能仍是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點,但全國統一的高考,如果是按照所謂的素質來招生,中國有多少貧窮落後的孩子可以靠這個來走出家庭見到外面的世界。
1
孩子不想上學?好好溝通才是關鍵
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厭學、偷懶是常態,或者明明很努力,可成績就是不見起色。
現在中小學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每個老師布置的作業都非常多,每天晚上回家,做作業到晚上十點都是正常現象。
很多孩子久而久之就在抱怨,做作業太煩了,為什麼要上學,不想繼續讀書了,太討厭了。
“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
“今天可以不去上學嗎?我想在家裡。”
“上學太無聊了,一點都不好玩,我今天不去了,打死我也不去上學。”
以上這些話,幾乎每個孩子都曾說過。
遇到這種時候,有些家長會強拉硬拽地把孩子拖到學校,有的家長則是拿零食引誘諄諄告誡,也有的家長大發雷霆又打又罵。
所以,當聽到孩子說自己不想去上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先不要急着發火生氣,而是先想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麼說,聽一下孩子的真實想法。
很多時候,孩子說“不想上學”,其實就像大人說“不想上班”一樣,僅僅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泄,他們需要的,也僅僅只是父母的理解和寬容。
如果我們能夠平心靜氣地聽一聽孩子的理由,讓孩子有一個情緒發泄的出口,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家長做什麼,孩子自己就能找到狀態,回歸到上學的路上。
而如果你在聽了孩子的理由之後,覺得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已經涉及到了學校和同學,那就更加不能埋怨孩子,而是應該主動找老師進行積極的溝通,以解決真正的問題。
2
讀書很苦,但是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很快樂
上學的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古今中外,大概沒有一個孩子喜歡上學。
區別只在於,有的孩子認識到上學的重要性,於是堅持了;有的孩子被上學的苦累壓垮了,所以屈服了。
如何讓孩子認識到上學的重要性,這是所有家長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爸爸媽媽要告訴孩子一個目標,在為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付出自己的時間和汗水,並且直到成功前都要不停的努力。這個過程是肯定是不快樂的。
快樂是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看到自己的辛苦努力獲得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表現出來。
孩子是皮筋,父母老師是拉緊皮筋的人,拉力太大會崩斷。
孩子的天性活潑,對感興趣的東西有着無窮的求知慾。
但現實是,孩子在學校面對的是單調無趣的校園生活、激烈的競爭環境還有焦慮的教師群體,考試和名次造成的壓力已經把孩子逼得喘不過氣來。
與此同時,原本應該是避風港的家裡也同樣充滿着競爭意識。
“今天默寫幾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看來是關心的詢問,卻在無意中對孩子施加了更重的壓力。
此時的孩子就像一根細細的皮筋,而老師和家長就是在兩頭拉緊皮筋的人,隨着拉力越來越大,皮筋越綳越緊,如果不放手,那麼皮筋遲早會斷。
在青少年兒童心理的臨床研究當中發現,當孩子感受到壓力時,就會在潛意識中產生抵觸情緒,產生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一般不會在小學階段發作,但一到初高中就像一個地雷一樣,一觸即發。
為人父母,對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但些殷切的期望,家長們放在心裡比掛在嘴上更好。
“考清華、上北大”,這些具體化的指標式期望,只會造成孩子的無盡的焦慮和壓力,讓孩子抵觸學習。
有能力創造讓孩子願意學習的環境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3
正確的時候,父母就該逼迫孩子
蔡康永先生說過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
“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
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着你。”
正如龍應台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
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無論什麼事堅持才會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堅持,久而久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將來會吃苦;今天不努力會努力一輩子。
其實,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一個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其背後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