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沒做好,害了娃……
近日,華西小兒外科突然來了一位挺着“大肚子”的12歲男孩小劉(化名)——挺着一個看似七個月大的“孕婦肚”,一路走來,全家人小心翼翼,生怕肚子一不小心被撞破。
小劉媽媽告訴醫生,兒子近半年來肚子變得越來越大,甚至吃不了飯,走不了路,更不敢參加體育運動,一家人心驚膽顫,輾轉了多家地方醫院。由於肚子脹得實在太大,醫生們沒見過這麼嚴重的情況,不敢“接招”,最後來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小兒外科」就醫。
剛入院治療時的小劉
經各項檢查結果顯示,小劉的雙腎為極重度積水,屬於先天性腎積水未及時治療的結果。同時,由於肚子幾乎被極度擴張的腎臟佔滿,娃娃脹着難受不願吃飯,長此以往造成了嚴重的營養不良。
黑色部分為積水的腎臟
兩個腎臟脹滿了尿,腎實質薄如紙,就像兩隻裝滿水的氣球,一旦發生摔跤或外力衝撞,腎臟隨時存在破裂的風險,後果不堪設想。
“針對小劉的情況,我們分期進行了腎造瘺手術(先把尿放出來)和腎盂成形手術,才保住了腎。不過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雖然總腎功還是正常的,但是腎臟的儲備功能已經喪失殆盡,對以後的生活會有一定的影響。” 他的主管醫生——華西小兒外科四級專家黃一東副教授介紹。
實施腎積水手術後,小劉的肚子“扁了回來”,胃口也好了很多。
我們在向家屬了解情況後發現,小劉的媽媽沒有經過正規的產前檢查。小劉出生後從小肚子就有點小包塊,除了不愛吃飯、營養不良和不愛運動外,身體似乎沒有其他異樣,小劉的父母也沒有特別在意,延誤了治療時機,才慢慢導致成現在的後果。
「先天性腎積水」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會變成大肚子?
如何早期識別?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為小劉診治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 「黃一東副教授」給咱們聊一聊先天性腎積水那些事!
一. 小毛病拖出來的大問題
什麼是先天性腎積水?
先天性腎積水是指在產前及生後早期通過超聲等篩查發現的腎集合系統擴張。
該疾病新生兒出生以後的患病率為1/1500,男女比例大概為2:1,並且多出現在左腎。
黃一東副教授表示,過去醫療條件落後、產前檢查不及時,通常只有等娃娃的腹部出現了明顯包塊,或者肚子痛、腰痛、腹痛,甚至出現血尿以後才到醫院做檢查發現腎積水。
而現在的醫療條件已經能夠在娃娃出生前,通過超聲篩查發現。只要及時治療,娃娃的腎積水問題都能得到良好的治療。
關鍵在於家長要引起重視,規律產檢,發現娃娃有先天性腎積水後要有意識立即治療。
萬不可放任不管!
二. 腎積水分輕重,
輕的有可能自行緩解
“只要家長有心,小劉的情況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做好規律產檢,配合醫生治療,先天性腎積水並不可怕。”黃一東副教授指出。
現在一般通過產前篩查和產後干預對患有先天性腎積水的娃娃進行相應治療。
● 當媽媽懷孕16~18周時,通過超聲就能看到腎臟和泌尿系統,如果有明顯的腎積水現象立刻就能發現。
● 當媽媽懷孕到28周,也就是評價泌尿系統最敏感的時間,因為能夠看見腎臟輸尿管有無積水,一有問題就能立刻識別。
所以,如果產科醫生髮現了問題,除了會在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外,也會徵求小兒泌尿外科醫生的意見,目的就是:評估娃娃腎積水是否嚴重,對以後腎臟功能影響大不大,能不能保住腎臟,能不能保住娃娃。
總體而言,評估結果會有三種:
01、輕微:80%患兒有可能自行緩解
產前檢查發現胎兒有9毫米以內的腎積水,出生之後只要堅持規律的隨訪複查就好。據相關統計,有輕微腎積水的患兒,其中80%產前有可能會自行緩解。
表中紅框內為主要參考指標
點擊可查看大圖
黃一東副教授告訴我們,事實上,產前超聲發現胎兒腎積水陽性率為1%~2%,100個產婦做超聲就有1~2人胎兒有腎積水,輕度腎積水後期有很大機會可以自行康復,家長完全不用過度擔心。
02、重度:“因病施術”
如果出生後,通過規範的超聲隨訪、觀察發現積水持續加重,達到手術標準。在完善相關的影像學檢查、分腎功能檢查後,會根據小朋友的年齡、體重和積水情況,安排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03、合併其他先天畸形的情況:非常罕見
極個別的胎兒可能會合併其他嚴重的發育畸形,包括存在下列問題:雙側嚴重擴張,雙側發育不良腎臟,進展性雙側擴張伴有羊水減少以及肺發育不良等。(總之就是一些比較嚴重的情況)需要經過專業的小兒泌尿外科醫生、腎臟兒科醫生、產科醫生一起進行多學科會診(MDT)後,結合家屬的意願,共同做出是否停止妊娠的慎重決定。
黃一東副教授同時也表示,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
三. 醫生提醒:不要過度慌張
規律產檢是關鍵!
01. 規律產檢不拖延
黃一東副教授提醒:一定要按時規律產檢,發現問題以後(比如腎積水)一定要找專業的小兒泌尿外科醫生進行諮詢和評估。
發現腎積水不要不管不顧,如果出生以後一直拖延,不進行檢查和治療,後面很容易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和各種併發症,前文小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02. 發現問題不慌張
黃一東副教授提醒大家,產前檢查發現的胎兒腎積水大部分都是輕微的,雖然我們覺得很輕,只有幾毫米,但是家長不了解情況可能會表現得很焦慮。
再加上一些醫生言辭說得比較嚴重:“你娃兒有腎積水、腎臟可能要壞哦。”家長也不明就裡,就自以為娃娃腎臟“要不得了”,結果就糊裡糊塗把胎兒給引產了,造成了終身的遺憾。
來看這個案例
有位懷孕32周的媽媽,超聲檢查發現胎兒左腎積水有8毫米,特別緊張,當時就嚇慘了,腦子裡就冒出什麼尿毒症、流產,好像娃兒已經沒了似的。
黃一東副教授說到,其實該情況屬於輕度腎積水,出生後有機會自己緩解,不需要干預、對腎臟影響很小,對兒童總腎功能基本沒有影響。
最後在專業醫生的開導下,胎兒經過產前檢查、沒有出現其他合併畸形,出生後規律隨訪,第2個月來醫院超聲檢查,積水已經降至5毫米,第3個月複檢,積水已經自行消失了。
總的來說
這個病可檢可防可治
堅持規律產檢,不拖延、不慌張
先天性腎積水,一點都不可怕!
專家簡介
致力於兒童泌尿發育畸形、腫瘤、結石微創手術,及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擅長腎、輸尿管積水、重複腎、小兒泌尿繫結石、陰莖畸形、隱睾、尿道下裂等疾病的診治。現已加入黃魯剛教授的「診途」小兒泌尿健康科普工作室團隊,為小患者的健康貢獻智慧與力量。
黃魯剛教授擅長先天性尿道下裂、腎輸尿管畸形、陰莖尿道發育畸形等各類小兒泌尿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兒童外傷性尿道損傷的手術治療有獨到技術與經驗,尤其對尿道下裂有深刻的認識。
參考資料:
[1]《中國兒童先天性腎積水早期管理專家共識》(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上海市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中國兒童先天性腎積水早期管理專家共識.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8,33(2):81-88)
[2].EAU GUIDELINES ON PAEDIATRIC UROLOGY 2020( C. Radmayr (Chair), G. Bogaert,, H.S. Dogan, J.M. Nijman (Vice-chair), M.S. Silay, R. Stein, S. TekgülGuidelines Associates: L.A. ‘t Hoen, J. Quaedackers, N. Bhatt)
本文來源: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原標題:12歲娃肚子大如七月孕婦!華西醫生:只因父母一個疏忽,或影響孩子一生!
責任編輯:李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