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帶娃去2種場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天比一天強,情商也更高

2025年06月08日22:10:25 育兒 6361

有位媽媽跟我說,自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遇到一點小事就哭鼻子、鬧情緒。

有時候看着別人家的孩子大方合群,自家娃卻遇到點挫折就“玻璃心”。

她急得直嘆氣。

有些孩子的性格,除了天性敏感外,還和養育方式、成長環境有特別大的關係。

現在的孩子,真的什麼都不缺,就是缺點“闖蕩”。

孩子有機會多去“試”,去“碰”,去“受點小委屈”,那才能鍛煉他的抗挫折能力。

我們平時帶娃,多帶他去2種場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天比一天強,情商也更高。

多帶娃去2種場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天比一天強,情商也更高 - 天天要聞

一:戶外活動

一提到“戶外活動”,很多媽媽可能覺得麻煩,怕孩子累着、臟着。

尤其是對於愛乾淨的家長來說,帶孩子出去,真的是一種折磨。

他一會摸一手的泥,一會一屁股坐地上,一會把衣服弄髒了,一會又在沙池裡打滾,弄一身的沙。

家長看到這場景,說什麼也不願孩子多戶外活動。

但我們又會發現,孩子在公園、草地、山坡、泥地這些地方,玩得特別瘋。

這是因為,我們天生就更願意親近大自然。

我們大人覺得,小區的小樹林、河邊的石頭平平無奇,但在孩子們眼裡,那就是無窮無盡的探險樂園。

而且,戶外活動,遠比我們想象中,更能鍛煉孩子的抗挫力。

公園的滑梯、沙坑、鞦韆、甚至是泥巴地里奔跑,這些看似“玩鬧”的場合,才是真正的“成長試驗場”。

孩子在這裡摔倒了,拍拍土再爬起來,就是一次心理韌性的鍛煉。

多帶娃去2種場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天比一天強,情商也更高 - 天天要聞

玩遊戲鞋子濕了,不舒服,孩子自己想辦法應對,就是一次獨立的練習。

別小看這些細節,它決定了孩子將來面對難題時,是一碰就碎,還是咬牙扛過去。

有一次我和朋友帶孩子去爬山,有一段路是山路,稍微不注意,就會滑得一屁股坐地上。

我們剛開始都還有些擔心,一直提醒孩子們。

可後來發現,他們摔了兩次,就學會了扶着樹根走,自己找平衡點,還互相幫忙拉一把。

朋友的孩子,手上擦破皮,忍着疼還要堅持爬到山頂。

到山頂的時候,小傢伙們一個個滿頭大汗,興奮得不行。

孩子的“底氣”,不是說說就得來的,而是在摔跤、跌倒、遇到小困難的過程中,慢慢長出來的。

當然,我們不是明知道危險,還讓孩子冒險或者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安全範圍內,給他們空間去試錯。

孩子在戶外多經歷幾次“跌跌撞撞”,以後遇到困難時,自然會多一分勇氣、多一份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帶娃去2種場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天比一天強,情商也更高 - 天天要聞

二:自由社交玩耍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場合,就是讓孩子多和同齡人自由玩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放養”一下。

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是怎麼過的?

就是和一群小夥伴,在山裡、田野里、小河邊盡情玩耍、嬉戲追逐的日子。

誰當“警察”、誰當“小偷”,大家搶地盤、分玩具,吵架、和好,一天能經歷無數次“社會化教育”。

遇到事情,我們那時候基本都自己解決了,不會時不時就回去叫家長來當“裁判”。

但現在的孩子,社交的場合太少了。

去到學校,是老師帶領着,按着學校的規則玩遊戲、學習。

一放學,各自回到家,要麼看電視,要麼自己玩一會就洗漱睡覺。

孩子們缺乏自由玩耍的時光,也就缺乏衝突、談判、協商的技巧,缺乏鍛煉情商、學習與人相處的“課堂”。

而自由玩耍最寶貴的地方,就是它不受大人太多干預,孩子有機會自己面對問題。

比如搶玩具,有時候讓、讓不過去就“輪流”,有時候大家一起“重新分配”,這都是現實生活里的“社交智慧”。

多帶娃去2種場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天比一天強,情商也更高 - 天天要聞

三:還有些小問題

①沒時間怎麼辦?

我們小時候,父母基本不用時刻盯着孩子。周邊大家都認識,孩子只要不走太遠,父母都不擔心。

但現在,沒有了以前的環境,而很多媽媽又沒法天天帶娃去大自然。

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哪怕孩子一周一兩次戶外集體活動,平時在小區、樓下,也能實現同伴自由玩耍。

②孩子不愛交朋友怎麼辦?

有些孩子比較內向,不太愛主動找小朋友玩。

我們可以從小圈子開始,比如邀請同事、朋友的孩子來家裡做客,慢慢“帶入”到更大的小區環境。

千萬別“逼”,慢慢引導、鼓勵就好。

③遇到衝突要不要插手?

一般的小矛盾,媽媽不要急着出面,除非有危險或欺負。

等事後再和孩子聊,教他們用“說出來”的方式表達情緒。

讓孩子知道,爭吵和被拒絕不可怕,重要的是怎麼想辦法解決。

帶娃去戶外、去社交,確實是辛苦點、麻煩點。

孩子玩泥巴,回來一身臟,換衣服、擦地板、收拾殘局,媽媽得操不少心。

但只要我們能心大一點,給他們機會去經歷點“小風小浪”,那他才有底氣面對未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人啊,別虧待自己!(渡了無數人) - 天天要聞

人啊,別虧待自己!(渡了無數人)

你是不是經常可能得到別人的關注,你是不是經常去討好和迎合別人,你是不是總看別人的臉色生活,你是不是一直都忍氣吞聲,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敢為自己爭取等等。
中國的孩子最缺什麼?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孩子最缺什麼?

今天的中國孩子缺什麼,答案似乎就藏在熱得燙手的教育現實里:孩子們被知識和技能塞得滿滿當當,課表沒有縫隙,大腦沒有空隙。他們能把唐詩倒背如流,能把奧數題解得飛快,但當被問到“你想做什麼”“你的感受怎樣”時,眼中卻常浮起一片茫然。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 天天要聞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今天咱們聊聊這事——家長罵孩子,幾乎是育兒里最扎心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話題。場景都太熟悉了,是不是?孩子寫作業磨蹭,"慢死了!你就不能麻利點?"考試考砸了,"看看人家小紅!再看看你!你長沒長腦子?"不小心打碎杯子,"整天毛手毛腳的!凈給人添
暑假孩子撒歡,牙齒“報警”怎麼辦?收好這份專業“急救包” - 天天要聞

暑假孩子撒歡,牙齒“報警”怎麼辦?收好這份專業“急救包”

暑假是孩子放飛自我的歡樂時光,卻也暗藏牙齒“驚魂”風險!遊樂場追逐、球類碰撞、摔個跟頭……瞬間可能上演“飛牙驚魂”,更別提深夜娃突然疼得打滾哭鬧!提前做好防護準備,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專家提供的這份“暑期護牙救命指南”請收好!驚魂時刻!牙齒遇襲怎麼辦?暑假=放飛季?小心牙齒上演“驚魂記”!孩子的牙齒...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毀容”風險!暑期成干預黃金期 - 天天要聞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毀容”風險!暑期成干預黃金期

“7歲男孩陽陽因長期打鼾未治療,腺樣體肥大堵塞90%氣道,最終發展為極重度睡眠呼吸障礙。”珠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帥君教授近日接診的案例引發關注。專家提醒,我國12.5%的兒童患有睡眠呼吸障礙(OSA),長期口呼吸不僅會導致“腺樣體面容”等不可逆畸形,更會影響身高、智力發育。暑假來臨,3-6歲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