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很難說,但要說金庸爭議最大的作品是哪一部,那無疑是《神鵰俠侶》,畢竟這部作品最火,而在讀者群體中的口碑卻是兩極分化。
說它好的人自然是覺得故事曲折離奇,男女主角的人設出彩,而說它不好的人,則是糾結其劇情略顯單薄,再加上情愛的戲份太多。

(公孫止、小龍女劇照)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部作品的主題本就是一個“情”字,因此談情說愛的部分多,也不成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書中角色的情感表達。
比如小龍女被公孫止帶走之後,楊過的舉動就略微讓人有些不解。
一、飽受折磨的小龍女
說來小龍女算得上是金庸全書最慘的女主角了,畢竟除了她之外,也不見哪位女主角有過被人毀了貞潔的劇情,哪怕當年黃蓉落入歐陽克手中,也在關鍵時刻被洪七公救下了,可小龍女卻實實在在的經歷了悲劇。
其實早在與公孫止接觸之前,小龍女就已經被那全真道人甄志丙欺負了。

(楊過、小龍女劇照)
當時她被歐陽鋒點了穴,動彈不得,只能任由甄志丙擺布,更可悲的是整個過程中,小龍女一直以為對方是楊過,因此並沒有表現得有多痛苦,這也為她後來得知真相時的崩潰埋下了伏筆。
在這件事上,楊過沒有太多的情緒,倒是正常,畢竟楊過並不知道小龍女經歷了什麼,他看到的只是小龍女突然變得十分奇怪,並對他表白,這與以往嚴肅的師父形象截然不同,楊過自然是一頭霧水了。
可後來小龍女遭了公孫止的毒手,那可是被楊過看在眼裡的,可楊過為何也同樣表現得雲淡風輕?
二、行為古怪的楊過
公孫止那傢伙比甄志丙可惡百倍,那甄志丙尚且良心未泯,做了錯事之後有心懺悔,甚至後來還主動為小龍女攔下金輪法王的殺招,乃至撞劍身亡,可見他尚有良知。
而公孫止則是喪心病狂,最重要的是他這人虛偽至極。

(楊過劇照)
起初他接近小龍女之時還保持着風度,給了小龍女一種錯覺,以為這人是正人君子,她還一度動情,有心嫁給公孫止。
後來結合書中的設定來看,公孫止多半都是裝的,他不碰小龍女,不過是因為小龍女身受重傷,渾身是血,而他修鍊的閉穴功又要求他不得沾染葷腥,所以他只能等小龍女徹底好了之後才下手,卻被小龍女誤會成了“他是好人”。
而當楊過趕來之後,公孫止見小龍女有心離開他,也就不裝了,只拿楊過的解藥逼迫小龍女與他洞房。
說是:“(公孫止)點頭道:‘你能回心轉意,於大家都好。今晚你我洞房花燭之後,明日一早我便取葯救他。’小龍女道:‘你說過了的話不算數,你先給他治好傷。’谷主嘆道:‘柳妹,你也太小覷我了。好容易才叫你答允,你實非真心情願,我就再蠢,也豈能不知?難道我先能給他治傷解毒么?’轉身出門。”

(小龍女、公孫止劇照)
之後小龍女就被公孫止帶走了,這一去少說有五個時辰以上,那傢伙會對小龍女做什麼,着實不敢想。
只知道小龍女歸來之後,再見楊過,卻說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小龍女乍見楊過,心中怦的一跳,驚喜交集,顫聲道:‘你……你果然好了。’她此時早知公孫止心腸歹毒,行止戾狠,所以答允與他成婚,全是為了要救楊過一命,見他突然到來,還道公孫止言而有信,已治好了他所中劇毒。”
從小龍女的態度來看,似乎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
而在此過程中,楊過做了什麼?
書中是這麼寫的:“過了兩個時辰,已是午後,一名綠衫弟子端着盤子走進來,盤中裝着四個無酵饅頭,說道:‘谷主今日新婚大喜,也讓你好好吃一個飽。’將盤子放在漁網之側,他手上密密層層的包着粗布,唯恐為情花所傷。楊過伸手出網,取過四個饅頭都吃了,心想:‘我既要和這賊谷主廝拚到底,便不能作踐自己身子。’那弟子笑道:‘瞧不出你胃口倒好。’”
是,沒錯,人要吃飽飯才能有力氣反抗,可問題在於,一個人在那般絕望的情況下,還能冷靜的思考問題嗎?

(楊過吃東西劇照)
楊過居然還吃了四個饅頭,就連那谷主的弟子都笑他。
很明顯,楊過此時的舉動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而他體內的毒也不會因為那幾個饅頭而消解,即便他有了力氣,那劇毒也會讓他失去戰鬥能力。
所以金庸此時的安排只能說是讓人迷惑。
這事該如何解釋?
其實不用解釋,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就承認過自己的紕漏。
三、晚年的感悟
金庸是大師不假,但有些事情,他在沒經歷過的前提下,也是很難感同身受的。
於是他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就提到過這麼一段心聲:“張三丰和張翠山之間、謝遜和張無忌之間父子般的摯愛。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張三丰、張翠山劇照)
他說這段話的前提是他經歷了喪子之痛,才知道張三丰在張翠山死後的表現是不自然的。
這即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金庸有時候也難免無法完全帶入角色去考慮角色的情感,才寫出了如此荒誕的劇情。
嚴格來說,整個絕情谷一段的劇情都不太精彩,畢竟《神鵰俠侶》本就是《射鵰英雄傳》的續作,或許金庸創作此作時,本就是想一出是一出,諸如“小龍女死而復生”之類的問題就很明顯,所以這故事存在些許漏洞,也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