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感恩的人,是因為智慧不夠

2025年03月15日20:30:33 育兒 9240
不懂感恩的人,是因為智慧不夠 - 天天要聞

主持人竇文濤在武漢大學演講時,提到一個觀點:

感恩不只是人品、品德問題,還是智力問題。

人,容易忘恩負義。

對於別人的援手,要麼理所當然,要麼事過則忘。

智慧越高的人,越明白感恩的力量,他們能做到知恩於心、感恩於行。

01

  • 感恩的人,懂因果定律。

中科院陳凱先院士說:不是因為有了收穫才感恩,而是因為有了感恩才有收穫。感恩,是獲得幸運和成就的開始。

層次高的人懂得,感恩是因,收穫是果。

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經商不久,從一位老前輩那裡聽到了一個故事。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家很棒的點心鋪。

有一天一個乞丐來了,要買一個豆沙包。

可是豆沙包都是一袋一袋賣的,店裡的小夥計正在犯愁怎麼賣一個給乞丐。

這時,老闆主動過來招待,遞了一個豆沙包給那個乞丐。

乞丐走了以後,小夥計一臉不解地請教老闆:“為什麼今天您要親自招待那個乞丐呢?”

老闆這樣回答:“今天那個乞丐想要嘗嘗我們的豆沙包,他拿出的那一點點錢可能是他的全部家當,這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恩惠,對這樣的客人,理所應當由我親自去招待,才能表達我的感恩之情。這就是經商之道。”

松下幸之助一生銘記的這個故事,明白了經商需要有感恩之心的真諦。

松下幸之助以後也是秉承着感恩之心去經商,從而成為了日本最知名的企業家。

“恩”之一字,“因”在“心”上,表示因果相承。

忘恩的人,容易忘記別人的托舉,有一點成就都覺得是自己的功勞。

認知高的人,卻能看到前因。

佛像手工藝人@陳一帆提到一件往事。

他很早時,就跟隨一位廣州的師傅,學雕刻佛像。

後來,電商興起,他覺得這是一個好時機,就自己成立了一家工作室。

雖然自己單幹了,他每一次還是會勻出一部分業務給師傅來做。

有一次,一位東南亞的華裔老闆找他訂了大批量的佛木雕、佛石雕,他也毫不猶豫地把這大單推給了師傅。

老闆問他為什麼有錢不自己賺。

他笑着說,得回報師傅的教導之恩。

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位老闆親自帶着幾個朋友過來登門拜訪,下的訂單量比之前那單多了十幾倍。

這位老闆當著幾個朋友的面,把他和師傅的事簡單說了一遍,然後說道:憑這點,這小夥子我信得過,你們放心把單子交給他。

他也正因為這筆單子,事業徹底騰飛起來。

他不無感慨道:不忘本、不忘恩,就是在給自己積累資本。

世間之事,環環相扣。

一個人智慧越高,越懂得因果定律。

不忘來時路,不忘飲水思源,好運才會一次又一次眷顧你。

不懂感恩的人,是因為智慧不夠 - 天天要聞

02

  • 感恩的人,懂守恆定律。

作家瑞安提出過一個名詞,叫“慷慨的循環”

意思是,美好的事,總會因為感恩而循環流動。

1931年,13歲的南懷瑾以全校倒數第一的成績從小學畢業。

父親對此大為氣憤,當即命令他去商店做學徒工,但南懷瑾卻誓死不肯。

就在父子倆較勁的時候,浙南儒師朱鵬看中了南懷瑾,主動收他為學生。

此時的朱鵬早已疾病纏身,本不適合繼續教授學生。

他卻堅持每日帶南懷瑾上早課,說國文,講經學義理。

兩年後,朱鵬病逝了。

可就是這短短的兩年,南懷瑾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

隨後他便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浙江國立藝術院,開始一飛衝天。

等到他小有名氣,就立刻回鄉為老師編撰文集、詩集,完成了老師遺願。

後來,南懷瑾聽聞朱鵬的兒子失業,他不僅時常接濟對方,還為他四處謀工作。

在南懷瑾的幫助下,朱家得以安穩傳承下去。

朱鵬給到南懷瑾的這一份善意,最終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正如星雲大師所說:能量的循環始於感恩。

越有智慧的人,越會心懷感恩之心。

萬物守恆,你為我付出,我懂得回饋,那一份美好自然就流轉不息。

作家邁克爾在著作《房地產交易商的晨間奇蹟》中寫道:“你所讚賞的,最終會反過來讚賞你。表達你的感謝,你就會擁有所渴望的一切。”

在他還是某交易所小職員時,遇到過一位十分嚴厲的上司。

其他同事都憤憤不平,邁克爾卻從無怨言,認真地幹活。

這位上司問邁克爾:為什麼你不和我鬧情緒?

邁克爾誠懇地說:我非但不怨您,還很感激您,沒有您,我不會對自己的要求這麼高。

上司聽完後,開始對邁克爾重點培養,邁克爾也更珍惜眼下的工作。

我們常說:世界一個圓,一切都守恆流動着。

你感恩什麼,世界就會回饋你什麼。

給到感激,就能換回更多幫助;付出真心,就會得到更多真情。

多念別人的好,常修自己的心。

總有一天,我們所期待的好運,也會流轉到自己身上。

不懂感恩的人,是因為智慧不夠 - 天天要聞

03

  • 感恩的人,懂吸引定律。

心理學教授鞠強曾經做過一個300人的實驗,分析一個人改變運勢的原因。

通過量化實驗,最終發現,排在首位的因素竟是感恩。

這是為什麼呢?

經過更深入的研究,鞠強教授發現,感恩心強的人,潛意識散發出的信息和氣場,為他們吸納了更多貴人。

教授因此得出結論: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關鍵是增強感恩心。

記恩一寸,情長一尺。

越是懂得感恩,人脈就積累得越多,關係網也就越密。

你捨得勻出自己的利益,報答別人的幫助,別人才願聚集在你身邊,助你青雲直上。

如果自己吃肉,還不讓人喝湯,你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說白了,感恩是一種為人的憑證、處事的信譽。

梅蘭芳能成為京劇大師,除了自身的天賦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後還有個“梅黨”。

成員們喜愛梅蘭芳的表演,自發組織起來,為他出謀劃策、創作劇本、聯繫演出,出錢出力。

李宣倜便是“梅黨”中人。

李宣倜家境優渥,喜歡看戲,對梅蘭芳極為賞識,幫他修改過不少唱詞,還接濟過梅家。

15歲那年,梅蘭芳不幸染上了白喉病,仍每日帶病堅持演出。

李宣倜得知情況後,心急如焚,找到梅蘭芳的祖母質問,梅蘭芳病得這麼重了,怎麼還登台演出?

祖母頓時淚下,嘆息道:“我們全家都靠這孩子每天唱戲賺的8吊錢來養活。他一天不唱,一家人就揭不開鍋。”

李宣倜當即吩咐:“那好,從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8吊錢來馬上送孩子去治病,治好為止。”

全家的生活來源有了保障,梅蘭芳得以在家安心養病。

梅蘭芳對此番恩情念念不忘。

後來因時局原因,李宣倜居在妻離子散,窮困潦倒,獨自一人蝸居在上海的小公寓里。

梅蘭芳知道消息後,每月資助他200元生活費,到上海演出,必先把李宣倜接來吃飯,依然畢恭畢敬。

許多人都為梅蘭芳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喜歡梅蘭芳的人更多,“梅黨”也更加壯大。

感恩,會幫自己養一個積極的磁場,這決定着與別人關係的遠近。

有恩情,就有聯結。

當你記人好、報人恩時,就會吸引眾多人脈。

說到底,心懷感恩心,就是胸中有遠見。

你回饋恩情而為別人鋪的路,有一天也會成為渡自己的坦途。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講:忘恩是人的天性。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能不能克服這種天性。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會知恩記恩,藉此獲得源源不斷的助力,拿到進階更高層次的入場券。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