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這3方面越“失敗”,20年後孩子越有出息,可別太能幹

2025年02月20日20:40:36 育兒 9370

晚上叫孩子把作業拿出來給我檢查,沒想到,他一開口就抱怨,“都怪你,害我被老師批評了!昨晚為什麼沒把數學作業本放進去?”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真想抽自己幾個耳光。昨晚見孩子做完作業時間不早了,一時心軟,幫他整理學習資料,放到書包里,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

家長好心幫孩子做事,孩子非但不感激,反而把責任全推給他。就像你借錢給朋友,最後人家還嫌你給得太少一樣憋屈!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受助者惡意”——

接受幫助的人內心會產生一種微妙的羞恥感,為了維護自尊,就會把這種不舒服轉嫁到幫助者身上。說人話就是,“像我這麼優秀的人,怎麼會犯錯?一定是你幫得不夠好!

媽媽都愛孩子,也會為孩子做很多事情,可是當媽的在某些方面越“不作為”,越能養出開掛的娃!也許短時間看不出來,但時間拉長到5年,10年,20年,你會發現那些懂得“戰略性失敗”的媽媽,其孩子成年後,事業更容易獲得成功,生活更幸福。

1.家務活越“糊弄”,娃越聰明

現在的父母,都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一點家務活也不給孩子干。上周去莉莉家聚餐,她那1歲的兒子居然問我,“阿姨,水煮蛋要怎麼剝殼呀?”

我聽得一愣一愣的,原來莉莉都是“潔癖式育兒”,每天追在兒子屁股後頭擦桌子收玩具,結果孩子9歲了還不會系鞋帶,讀四年級了還不會不主動收拾自己的書包。

研究發現,孩子每周做家務3次以上,其執行功能得分比同齡人高19%

媽媽在這3方面越“失敗”,20年後孩子越有出息,可別太能幹 - 天天要聞

此外,科學家讓兒童做持續6個月的家務訓練,結果fmri顯示,前額葉皮層葡萄糖代謝率提升14.3%,這相當於額外接受半年圍棋訓練的效果

大腦就像肌肉,需要不斷鍛煉,才會越來越發達的,而家務就是大腦最好的“健身”方式。比如:

每次娃規劃"先擦桌子還是先掃地"的時候,前額葉(大腦ceo,執行功能核心區)都在噼里啪啦地放電。

煎蛋煎糊了,前額葉緊急啟動plan b,杏仁核控制住想哭的衝動,海馬體默默記下“下次少煎30秒",妥妥的現實版生存遊戲實戰訓練

孩子的大腦ceo發育好了,執行力、專註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肯定也會水漲船高,學習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這樣看來,與其給娃報數千上萬的早教班、興趣班,還真不如讓他多點干點家務來得實際呢。

不過前提是,允許孩子搞砸!

①每周選3天當"甩手掌柜日",就算娃把鞋子丟進洗衣機也別炸毛。

②制定“家務紅黑榜”:紅色區必須達標(如疊被子),黑色區隨便造(如書桌整理)。

③準備個“翻車相冊”,把娃煎糊的雞蛋拍下來,當成長紀念。

開始讓兒子澆花的時候,雖然水灑得滿地都是,心血來潮里還化身東海龍王,但現在已經能控制好水量,知道哪種花要每天澆,哪種在隔幾天澆了。

2.輔導作業越“佛系”,學習越好

孩子的大腦,就像個“成就感應器”,每次獨立搞定一件事,前額葉就會釋放多巴胺,讓你感到愉悅,動力滿滿。

輔導作業時,如果管得太多,這“快樂按鈕”就生鏽了,甚至直接擺爛,“反正我媽會做,我費啥勁兒啊!"

研究表明,父母適度“不作為”,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反而提升了27%。同時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一書也提到,過度干預會削弱30%-40%內在動機

總被扶着走路的人,是永遠學不會自己奔跑的。所以在孩子的學習上,我們要抓大放小,別管得太細!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說,“我總忍不住想管他,不催不吼,孩子就不做怎麼辦?”

你都說到這份上了,我就不得不祭出我的“佛系輔導法”了!

①買個小豬存錢罐,每次沒吼成就投50塊錢

媽媽在這3方面越“失敗”,20年後孩子越有出息,可別太能幹 - 天天要聞

自從有了這個存錢罐,每次想吼娃寫作業,只要最後沒吼成,我就往裡投50塊錢,年底直接給自己買個微單——現在我一看到作業本就想:忍住!這可是買微單的錢啊!

②跟娃簽“免責條款”

作業忘帶?自己跟老師解釋去!上周孩子忘帶數學作業,我愣是忍住沒送,結果人家自己跟老師保證第二天補交,還主動寫了檢討書。這波操作我給滿分!

③把“快去寫作業”換成“需要媽媽當人形字典嗎?”

這招效果簡直不要太明顯!現在兒子寫作業前會先自己查資料,雖然查得慢,但至少不是“媽寶式”學習了。最搞笑的是我朋友,用這招後,她家熊孩子居然自己搞定了科學展的火山模型。雖然噴發時燒焦了窗帘,但人家可是全程獨立完成的。

所以啊,當媽的真得學會“戰略性擺爛”。畢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培養能獨當一面的大人,而不是永遠需要投喂的“巨嬰”

3.社交糾紛越“裝瞎”,娃越闖得開

前不久,美媽在小區的遊樂場,我就親眼目睹了一場“搶滑梯大戰”,兩位媽媽差點打起來,結果倆孩子轉頭就和好了,兩人尷尬得腳趾頭都摳出一個客廳來了。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太正常,如果一遇到問題,家長就替他出頭,反而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

處理矛盾就像學游泳,光聽別人說沒用,得親自下水撲騰。每次獨立解決衝突,都是培養獨立思考和社交能力的好時機

事實上,孩子在處理衝突的過程中,他的小腦瓜里可比宮斗劇還精彩。

媽媽在這3方面越“失敗”,20年後孩子越有出息,可別太能幹 - 天天要聞

“我們輪流玩吧。”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他的前額葉既要控制搶玩具,又要設計談判計策。假如小夥伴突然哭起來,他的杏仁核還要通過調節各種神經遞質,防止自己也跟着崩掉

如果家長總是出面解決,孩子就會形成“我搞不定”的固定思維模式。等他們長大進入職場,遇到同事矛盾就只會躲,看見甲方掀桌就害怕,這哪行啊!

不過,孩子的前額葉還沒發育成熟,適當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充當他的前額葉,給予他支持和幫助。

①在家玩“角色扮演”:用玩偶模擬搶玩具現場,教孩子說"我們可以輪流玩嗎?"

②情緒急救便簽:“你要不要試試這樣說...…”、“如果對方不同意怎麼辦”、“需要找老師幫忙嗎”……

③事後復盤:等孩子冷靜後,用輕鬆的語氣復盤,“剛才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下次遇到這種情況,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呢?”、“如果對方不同意怎麼辦?”、“需要媽媽幫忙嗎?”……

④設立安全底線:明確告訴孩子,如果對方動手打人,或者事情超出你的能力範圍,一定要告訴爸媽媽媽或老師。

好媽媽,不是永遠滿分的神仙教母,而是懂得適時“掉線”的智慧女人。願你我都把握“管”的尺度,讓孩子遇到最璀璨的自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