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2024年04月18日21:05:45 育兒 1091


01

孩子3歲,你把他送到幼兒園門口,他緊緊拉着你的衣角不撒手,你連哄帶騙終於把你送進了幼兒園;

孩子6歲,你把他送到小學門口,他嘴上說著“媽媽再見”,一溜煙就跑進了教室;

孩子12歲,讀初中,只有周末才回家,每次進門就往房間跑,門鎖一擰,自成一個小世界;

孩子15歲,上了高中,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家,每次不是埋頭做考題就是忙着和發小見面;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孩子18歲,去上大學了,每次只有要生活費時才會給個電話,寒暑假也三天兩頭不着家;

孩子22歲,畢業找工作了,總是說著忙,很少才想起打個電話;

孩子27歲,遇到了心儀的姑娘,有了自己的家庭,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孩子29歲,有了自己的孩子,眉眼間全是孩子小時候的模樣。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母愛是什麼呢?就是扶持一個小生命一點一點成長,等到他的小翅膀有力了,足夠支撐他的夢想時,毅然地放他飛翔。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台《目送》

02

媽媽,我恨你

這麼多年來,姨母一直不知道,表哥打從心裡就恨着她。

3歲,表哥上幼兒園,為了更加周全地照顧表哥,姨母放棄了外調升職的機會,選擇留在本地,就近接送表哥,每次都跟他強調“媽媽是為了你才放棄這個機會的”。

6歲,表哥上小學,為了讓表哥比別人更有優勢,姨母不顧表哥意願,一下子給他報了4個興趣班,每天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上課的路上。

12歲,表哥上初中,姨母再次放棄升職的機會,把家搬到了學校附近,天天盯着表哥,只要他和某個女孩多說兩句話,姨母必定盤根究底問個不停。

15歲,表哥上高中,姨母乾脆開始了陪讀,天天和老師溝通交流,稍有偏差便立刻督促改正,表哥沉默寡言不肯多說一句話。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18歲,表哥考上了姨母心儀的大學,從一開始的寒暑假都回來,到後來只在過年才露面,姨母怎麼說都不聽。

22歲,表哥畢業找工作,無論姨母怎麼勸,他都不聽,毅然決然選擇了離家幾百公里的城市,每年回來2-3次,每次2-3天。

27歲,表哥有了女朋友,姨母不是嫌矮,就是嫌黑,又擔心對方家裡條件不好,婚還沒結就把矛盾埋下了。

29歲,表哥當爸爸了,姨母自告奮勇去照顧孫子,半年不到,婆媳矛盾爆發、夫妻感情出現裂痕。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在家裡又一次鬧得不可開交時,表哥怒了,姨母這才知道,她這麼多年的付出,在表哥眼裡不但沒有感恩,竟然全是委屈:

1.你當年放棄升職是你自己做的決定,為什麼一直要讓我來買單?

2.我喜歡的是國畫、圍棋,你為什麼逼我去上鋼琴、書法、架子鼓

3.我都沒有一起玩的夥伴,因為你用自己的方法把他們一個一個都攆走了。

4.我上的大學不是我的大學,我學的專業也是你的最愛,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你說了算,我討厭你,時時刻刻都想逃離你。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所以,我在找工作時特地跑得遠遠的。可是,你為什麼還要來破壞我的家庭、指責我的人生?是不是我就只能做個沒有思想的木偶,隨着你的提線轉動?這樣窒息的母愛,真的太痛苦了。

聽了表哥的哭訴,姨母一下子愣在那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其實,姨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不懂適時退出,最終把表哥變成了恨她的孩子。

03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別,是孩子小時候的守護,更是他長大後的放手,而這一場分離,早就開始了。

出生:第一次分離

孩子出生前,通過臍帶和母體保持聯繫,從母體獲得營養、排出廢棄物,滿足生長發育的所有需求。

可是,隨着孩子出生,隨着臍帶剪短那一刻,孩子就已經和媽媽迎來了第一次分離,因為,他已經是一個小小的獨立的個體,即使沒了孕育他的媽媽,只要換一位媽媽來哺乳,他也能長大成人,也可以變得彬彬有禮。

因此,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和媽媽迎來了第一次的分離。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幼兒園:第二次分別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後接觸到的第一個集體環境,從這一刻開始,就意味着,那個小小的、總愛跟在媽媽身後撒嬌的小傢伙,要開始接觸同齡人,並學着和他們交往、玩耍。

這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最大的一步,在這裡,即使沒有媽媽亦步亦趨,他也能獨自應對,在磕磕絆絆中一點一點融入其中。

因此,進入幼兒園,是孩子和媽媽的第二次分離,意味着孩子在家庭之外也有了集體感的體驗。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小學後:第三次分別

從小學開始,孩子離開家的時間逐漸變長,留在學校、和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的相處時間逐漸變長,尤其是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再到參加工作,尤其是隨着寄宿生活的開啟,孩子回家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時間也越來越短。

家人和孩子的聯繫大都只剩下了零零散散的幾句問候、逢年過節時的幾次相聚,這也意味着,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社交圈,開始慢慢從父母的生活剝離。

這時,我們也沒有其他可做,唯一不變的就是告訴他:無論你去哪,我們都在你的身後,我們一直在這裡。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別辛苦一輩子,養出個恨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成家後:第四次分別

當孩子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尤其是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也意味着,孩子和媽媽的第四次分別到了。

從此以後,他會有自己更關心的人,回家的次數更少。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而孩子,就是在用一次次的分別,告訴我們,他在長大,他已經長大,可以放手了。

#聊一聊孩子教育##聊聊孩子教育#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10萬+播放的視頻告訴你:最愛我們的人,最容易被我們忽視 - 天天要聞

10萬+播放的視頻告訴你:最愛我們的人,最容易被我們忽視

本文1739字,閱讀約需4分鐘。刷到一個小視頻,看完後,臉上雖掛着笑,眼睛卻濕潤了。“喂,媽,生活費不夠了,再給我轉1000塊錢唄。”“你誰啊?”“媽,我聲音你都聽不出來了。我是你閨女肉肉。”“現在詐騙電話太多了。”“我手機號碼你認不出來嗎
大同一商場五一假期邀家長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塊可免費帶走 - 天天要聞

大同一商場五一假期邀家長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塊可免費帶走

極目新聞記者 王鵬五一假期期間,有網友發視頻在山西大同一商場體驗挖煤活動,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頭戴安全帽,手拿鎚子和鏟子,化身小礦工不停敲擊着煤炭。小朋友化身“礦工”敲煤大同一商場“挖煤”活動大同一商場“挖煤”活動5月3日,記者採訪了該活動的負責人馬女士。馬女士稱,活動時間是從5月1日到5日,顧客可...
2歲半小孩童的養胃早餐,長高長個,又是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2歲半小孩童的養胃早餐,長高長個,又是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哈咯,姐妹們,你們好呀?平時你家的寶寶愛不愛吃飯?我悄悄告訴你們哈,我家二寶真的在這方面讓人非常非常非常省心的,飯飯自己吃,而且每次都光盤!他從來不用我喂他,去了商場,也頂多拿個牛奶,其他零食他一概看不上!沒有吃零食的習慣就是好。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轉變,發現黃玲的美 - 天天要聞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轉變,發現黃玲的美

大年初三本想是好好休息一下,能早點睡覺的,可是去拍全家福就弄到很晚,鵬飛又去安排了吃飯,這一天便是過的更有意義了,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鐘了。四個小傢伙在車裡的時候就已經睡著了,黃玲她們到家已經快11點了,大家把孩子抱回屋裡,簡單洗漱一
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最大的優勢! - 天天要聞

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最大的優勢!

每當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父母總是又擔心又焦慮,其實每一個“缺點”背後,都有一個潛力和優點! 1️⃣對於不聽話有主見的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自己 在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時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