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很私人的書單,有些書可能比較小眾,但保證每一本都是讀過的好書!
1、《動物妙想國》
出品方:海豚傳媒
這是一套關於動物科普的書,全套一共18冊,我家只有12冊,但毫不影響給大家分享。每一冊都介紹了一種動物,有大象、章魚、恐龍,還有老虎、企鵝、猴子,其實動物科普並不少見,但這套書我家常年c位,因為真的太太太有趣了!
書里用擬人手法,把那些動物變成孩子身邊的朋友,把想象力和動物的知識巧妙結合起來,既讓孩子哈哈大笑,又讓孩子對一些知識點記憶深刻。
一冊書厚度適中,親子共讀10分鐘左右就能讀完一本,也不費媽。
全書插圖為主,知識點密度不大,非常適合3-6歲孩子閱讀。
我以其中一冊《梁龍愛吃沙拉?》為例,給大家展示下:
每冊書開始先整體介紹,之後再提出一個假設性問題,圍着這個假設性問題進行想象。這一冊提出的問題有這些:
假如梁龍去餐廳吃飯,會發生什麼?梁龍是素食主義者,只會點一盤沙拉。
假如梁龍鬧肚子了怎麼辦?吃下一些石頭會讓梁龍好受些。
書里提出的問題非常貼近小朋友的生活,吃喝拉撒玩,所以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小朋友感興趣的,同時又結合了動物,這就拉近了孩子和科普的距離。
好的科普書從不會假裝正經,它們一定想方設法貼近孩子的認知,蹲下來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講述世界的模樣。
就像這套《動物妙想國》,不但給孩子科普了有趣的動物知識,還打開了孩子的想象力。
這樣的書不僅僅是3-6歲的孩子能讀,大一點的孩子寫作文,寫到動物的時候,這樣的書就能充分打開孩子的思路,讓孩子的靈感天馬行空!
2、《我的藝術小書》系列
出品方:浪花朵朵
這是一套藝術啟蒙系列的書,在這套書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竟然有一套關於藝術的書,可以佔據我娃的C位,畢竟咱們也不是藝術家庭。
這套書分為四本,分別對應快樂、愛、朋友、睡覺四個主題,四種顏色,書中選取了103位世界知名藝術家的135副作品。
在書里,你能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也能看到現當代攝影作品、展覽作品,甚至街頭塗鴉,可謂是審美大集合。
有人會說名畫集合有什麼看頭?那我不如買個名畫集欣賞。
這套書當然不是這麼簡單!
它用選取的名畫做成了一個系列主題,這樣就等於把藝術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聯結了起來(這句劃重點!)。
對於藝術,其實普通人真的是敬而遠之的,因為我們實在欣賞不動,也不明白好在哪。
但是這套書恰恰就把那些高高在上的藝術作品拉下了神壇,拉到了我們的生活里,串成了我們日常關心的那些話題:愛、朋友、睡覺、快樂。
當你日常關心的話題,突然被演繹成了名畫集合的形式,是不是就突然來了興趣?
所以這套書既接地氣,又提升審美,即使是我們成年人買回家去看,也特別治癒。
如果給孩子作為美學啟蒙書,那真的再好不過了。當孩子看過如此驚艷的一套書,那他們還會看上那些醜陋的東西嗎?
人只有見了足夠多的美,才能慢慢屏蔽假惡丑。
3、《加古里子:地球的力量科學繪本》
出品方:小猛獁童書
這是一套地理科學啟蒙繪本,一共有10冊,包括10大主題:高山、河流、大海、火山、風雨雪等常見的地理自然知識。
作者加古里子是“科學繪本之父”,他的書真的屬於閉眼入!
在這套書里,加古里子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以及生動的線條給孩子講述地理科學的知識點,幫助孩子打開科學的大門。
因為是給孩子的科普類繪本,所以書里的知識點密度並不特別大,比如《雨雪霧雲朵》這一冊,作者從雲開始講,告訴孩子云最初是水,被加熱後變成水蒸氣,上升到天空,就形成了雲。
之後又講到了雨雪冰雹等知識,層層遞進,讓孩子一點點消化理解。而且講述的時候配的插圖也很童趣,幫助孩子更好去理解知識點。
除了自然現象,還有關於地震、火山以及高山河流的科普,讓孩子從各個層面去了解生活的地球!
科普類的書讀起來速度要放慢點,因為孩子們越讀書,問題就會越多,面對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要盡量引導孩子探索發現,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4、《如果你有動物的鼻子》
出品方:中信出版社
這是一套超級費媽的書,因為孩子會讓你反覆陪他閱讀。
一共有5冊,分別是:
《如果你有動物的鼻子》
《如果你有動物的牙齒》
《如果你有動物的耳朵》
《如果你有動物的腳》
《如果你有動物的頭髮》
Ps:前段時間看到這套書出了續集,現在已經有11冊版本了。
這套書的奇妙之處和《動物妙想國》有一拼,都是在科普中加入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孩子一邊爆笑一邊吸收有趣的知識點。
但這套書會讓孩子更有代入感,因為作者每本書選定主題後,不是常規按部就班的介紹,而是想象出孩子的器官變成了動物的這些器官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情。
比如《如果你有動物的鼻子》里,如果你長了大象的鼻子,夏天就可以噴水玩。
比如《如果你有動物的腳》里,如果你長了袋鼠的腳,你一躍而起就能拿到貨架上的零食。
類似這樣讓孩子代入式的想象,會引起孩子極大的閱讀興趣,真的是百讀不厭。
另外這套書的畫風特別誇張,讓孩子從插圖裡就能想象出自己的身體變成動物後的滑稽模樣,從而從側面提示孩子們注意健康,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5、《動物便便百科》
這套書是我女兒強烈推薦的書,也不知道為啥孩子們就瘋狂喜歡關於“屎尿屁”的繪本,百讀不厭!
這套《便便動物百科》總共有3冊:
《食草動物的便便》收錄了奶牛、大象、鸚鵡、青蟲、草魚等9種食草動物。
《食肉動物的便便》收錄了老虎、企鵝、蛇、鯊魚、螳螂等9種食肉動物。
《雜食動物的便便》收錄了人類、熊貓、狗、烏龜等9種雜食動物。
書里以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雜食動物吃下的食物和消化系統結構為切入點,介紹了便便的形成、顏色、形狀和便便的重要作用等知識點,能讓孩子全面了解這些不同動物的不同便便。
有意思的是書里還加了很多好玩的知識點,比如熊貓的便便並不臭,而是有一股竹子香,因為熊貓只吃竹子,樹袋熊的便便散發著一股桉樹的清香,因為樹袋熊只吃桉樹葉。
這些有趣的小知識點讓娃愛到不行,瘋狂迷戀這套書的那段時間娃一張嘴就是:“媽,你知道吧,熊貓的便便不臭,還很香。”
介紹便便時雖然出現了很多陌生名詞,但作者在書里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完全能滿足孩子們求知的需求。
前面的都是套裝系列,下面分享一些單本的科普書。
6、《細菌小不點兒歷險記》
出品方:浪花朵朵
這本書幫我女兒克服了害怕吃藥打針的心理恐懼!
孩子們害怕打針、吃藥,往往是源於心理的恐懼。
為什麼恐懼呢?因為未知啊,不了解啊。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們多了解一些細菌病毒在身體里的知識點,當他們了解之後,或許恐懼就大大減輕。
這本《細菌小不點兒歷險記》就是把身體里的細菌、細胞、病毒生動展現了出來,讓孩子意識到原來我的身體里有那麼多保護我的細菌。
但細菌也會生病,當他們生病時,就沒有辦法再去保護我們,所以我們需要吃藥、打針。吃了葯,打了針,才能讓身體里生病的細菌好起來,繼續保護我們。
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免疫系統”,但你直接給孩子講這些,估計他不能理解,也無法沉下心接受。
因而我們就可以藉助《細菌小不點兒歷險記》,給孩子展現身體不同部位的細菌如何運轉,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免疫系統”。
這本書我逢人就推,因為真的可以解決大多數家長煩惱的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7、《未來的工作》
出品方:神秘島
這也是一本大大打開孩子認知的書!
關於職業啟蒙的書市面上不少見,但這本職業啟蒙書角度很妙,科普了未來的職業,比如這些“極地造冰人”、“太陽水手”、“空氣清潔工”、“外來物種捕獵能手”等。
而且作者在科普時,穿插了大量的學科知識來支撐他的解說,所以閱讀時一邊漲知識,一邊開眼界。
每一篇開頭作者總用擬人化故事引出一個未來工種,如“捕雲的人”、“能和樹交流的園丁”等,然後開始介紹工作背後的物理學、地理學、生物學等學科知識,同時還附註了從事這項工作需要的技能和態度對照表。
這些小貼士中的每一項技能,都有可能激發起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只要自己努力踮起腳尖,就能夠觸及。
《未來的工作》不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為孩子們描繪未來的夢想之書。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本書字數比較多,學齡前孩子可能需要親子共讀!
8、《一顆小種子》
出品方:浪花朵朵
這本書拿到手,你可能會覺得這麼薄,能講點啥?但只要你翻看認真讀一讀,就會被震撼。
首先這本書的形式特別好,風琴折頁的形式,類似於街上常見的廣告頁,一拉就全部拉開了,全部展開觀看閱讀的形式超贊。而且這本書無所謂正反面,從正面開始讀可以,從反面讀也可以,並不影響閱讀的體驗。
除了形式,書里的語言特別詩意:
小苗兒一邊舞蹈一邊生長。
有時會害怕,有時又感到幸福。
就這樣,它長成了一棵小樹。
小種子和春天的新雨、陽光一起醒來。
地下,泥土的深處,生命在它體內萌動。
所以這本書雖然是一本科普,但我覺得更像是一首詩歌,一首關於生命讚歌的詩。
這樣的書適合陪着孩子大聲地誦讀,在誦讀中一起感受生命的神奇。
9、《黃河:中國人的母親河》
出品方:狐狸家
這本書的知識點比較豐富,讀起來比較費媽。
這本書從黃河發源地開始,直到黃河入海流,對流經的每一個城市人文、地理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讓孩子既能感受到黃河的壯觀浩瀚,又能體會到黃河是怎麼滋養了我們。
這本書適合帶着孩子慢慢讀,細細讀,因為它涉及的內容不止是地理人文,還有歷史現狀,這些書里沒有涉及的內容,在親子共讀時,父母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
比如我和孩子第一次讀這本《黃河》,我們沒有逐字逐句閱讀,而是從劉禹錫的一首詩《浪淘沙.其一》開始,一起捋一捋這本書里和黃河有關的那些詩:
《浪淘沙》
《登鸛雀樓》
《將進酒》
《敕勒歌》
《涼州詞》王之渙
《送元二使安西》
《滿江紅》
《洛陽牡丹圖》
《望岳》
這些詩有的孩子背過,有的沒有,但正好趁這個機會,把詩和現實的地理人文聯繫起來,對黃河的認識就會更加立體。
除了在詩中讀書,我們還可以用視頻帶着孩子讀,比如書中講到了河西走廊、西安洛陽時,我們可以帶孩子看看視頻,感受下真實風景的壯觀美。
10、《小雞雞的故事》
出品方:蒲蒲蘭
這是一本性啟蒙繪本,其實市面上的性啟蒙繪本特別多,這本書還有個配套繪本《乳房的故事》。
我推薦這兩本書,主要是我覺得把男女分開來講述,能讓孩子的性別意識更加明顯,而且這兩本書畫風故事也比較溫馨,父母講述起來尷尬會少一點。
書里先告訴孩子如何分辨男女,之後又講述了男孩女孩身上構造上的不同之外,還特別講解了注意衛生和提防壞人。相對來說,《小雞雞的故事》內容更全面,男孩女孩都能看。
最關鍵的是這套書的插圖和文字都比較簡單易懂,孩子聽起來不會費力,父母講起來也不會難為情。
11、《嘭!宇宙和你》
出品方:浪花朵朵
看到書名先別發憷,書裡面的知識點並不高深複雜。
如果單看書名,你會誤以為這是一本宇宙科普的書,但實際上作者把宇宙的誕生和人的誕生巧妙聯結,從而傳遞出來的哲學理念才是本書最有意思的點。
這本書字數不多,作者用大篇幅插圖描述了宇宙從137億年前的一聲巨大的“嘭”,開始有了恆星、星系,再有了行星、地球,不斷演變進化的過程。
在後半段作者講述到了人類誕生,然後就把宇宙和人類巧妙結合了起來,所以這本書到最後反而有了“一瞬即永恆,人類即宇宙”的哲學意味。
除了生動的插圖,作者描述的語言也很有感染力,讓孩子在閱讀時,有一種和作者面對面交談的親切感。
不過書里關於宇宙地球演化的知識點不多,所以比較適合低齡孩子,如果孩子對宇宙星空有更多興趣,可以去閱讀更專業的科普書籍!
12、《我們為什麼穿衣服》
出品方:天略童書館
我以為這本書是講“為什麼穿衣服”,還疑惑“穿衣服有什麼好講的”,沒想到這竟然是一本科普書,一本關於“衣飾”的發展史,比較小眾的一本科普書!
從日常穿着開始講起,先給孩子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服飾,又介紹了不同職業的不同服裝。隨後又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絲巾用途、各種各樣的內衣、各種各樣的鞋子、帽子以及眼鏡,還有女人們愛的包包、扇子、手帕。
衣服當然不僅僅是穿,它還有更多用途。
當我們盛裝出席宴會時,我們需要華麗禮服。
有時候,我們也會用穿着來表達我們的態度,甚至我們的穿着能成為時尚,引流潮流,比如時尚圈的那些名人們,香奈兒、夢露、赫本等。
當人們需要做不同事情時,他們需要穿不同的衣服,比如芭蕾舞演員要穿芭蕾舞鞋才能跳芭蕾舞。
一般人們穿衣服都是為了實用,因為不能光溜溜出門。
但是時尚圈的好像對衣服有不同理解,所以每年的秀場上總能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衣服,大家紛紛猜測怎麼穿?
實際上,這些衣服可能本來就不是穿的,只是為了彰顯設計師的風格特色。
書里的插圖色彩鮮艷,非常吸睛,再加上有趣的“衣服”科普,孩子們讀起來肯定很喜歡。
好看的科普書不少,但好看又奇奇怪怪的科普書就不多了。
而這一本《我們為什麼穿衣服》就是從我們日常常見又容易忽視的“衣服”入手,給孩子擺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知識盛宴,讓孩子們大飽眼福!
選書的過程真是太煎熬了,因為還有很多好的童書想給大家分享,但是篇幅有限啊,所以今天就選了特別喜歡的12本(套)推薦給大家,也非常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更多的好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