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貴氣的人,就是穿着昂貴華麗的衣服,開着豪車,去參加高端的聚會,一開口就能成為主角。
還有人,做出一些奇葩的舉動,吸引別人的注意,認為“關注度”高了,人就揚眉吐氣了。
事實上,貴氣是一種強大的氣場,不要做什麼,甚至不要開口,就令人由衷佩服。
正如莊子說的:“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
流動喧鬧的水,是不可以當鏡子的,唯有水靜下來,才能變成鏡子,映射萬物,也容納萬物。
骨子裡貴氣的人,如筆、墨、紙、硯,一生安靜,卻有獨特的氣質。

01
貴氣之人,如“筆”,默默書寫。
書法家王羲之,從小就苦苦練習寫字。
平時出門,他也不耽誤練習,心裡琢磨文字的結構,然後用手指在衣服上比劃。時間長了,衣服都被劃破。
有一天,他在木板上寫字,雕刻工人發現,字的痕迹,入木三分。
還有一天,他遇到一個賣扇子的窮困的老婆婆。
他拿起筆,在扇子上寫字,然後告訴老婆婆:“您啊,待會就喊一喊,說這是王羲之寫的字。”
果真,老婆婆的扇子大賣,生活也好轉了。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成績的時候,更要看到他在背後的努力;還有他的品格。
十年寒窗,換來一舉成名;渡人無數,換來眾星捧月。堅持提升自己,不要在乎自己哪一天成功。
用心書寫自己的人生,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好起來。老天要幫的,都是那些勤奮的人。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你一輩子都拿起筆的時候,書寫的是文字,也是命運。
02
貴氣之人,如“墨”,流芳千古。
北宋的沈括,年輕時做官,支持王安石變法。他還出使遼國,帶來了兩國之間的和平。
王安石罷相之後,他也受到了冷落。又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
經歷了人生的沉沉浮浮,到了晚年,他隱居在潤州,耗費大量的精力,寫下《夢溪筆談》。後人讚美這本書,“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平時,我們會看到很多人,動不動就請某大人物,留下“墨寶”。可是這樣的筆墨,有什麼用呢?不過是阿諛奉承,互相取樂罷了。
貴氣的人,不是筆下有墨,而是“胸中有墨”。
把生命的智慧留下來,給後人參考,這才是“墨”的根本。
對於普通人來說,積累生活的經驗,托舉子孫的未來,留下孝順的好家風,也算是家庭里的“千古好人”了。
墨是黑的,但是黑暗之中,給人帶來光明。這就是墨的奇妙之處。

03
貴氣之人,如“紙”,寵辱不驚。
蔡倫,東漢時的才子,宦官,歷經磨難,發明了“蔡侯紙”。
悲劇的是,他的貢獻再大,仍舊被朝廷里的人排擠,還被一些大臣羞辱。
面對人生的重重困境,他沒有反覆辯解,而是沐浴更衣之後,喝葯自盡。
絕大多數人,都是人走茶涼,生死無痕。而蔡倫過世之後,卻仍舊被人們牢記。他發明的紙,流傳到了天南地北,從皇宮到了民間,為無數的讀書人帶來了便利。
認真觀察,你就會發現,紙是最不挑剔環境的東西。它本來是一塵不染的,但是不拒絕任何文字,不在乎主人的富有或者窮困。
人生,不也是一張紙?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什麼都沒有;後來是父母在上面畫了幾筆,讓我們牙牙學語,再後來是老師畫了幾筆,給我們很多的文字。走到社會上,亂七八糟的污點,還有機會,都來了,痕迹很多,歪歪扭扭。
當我們很老了,就像一張用過的紙,上面的痕迹很多。功過是非,留給後人評價。
所謂“只管耕耘,不問收穫”,說的就是紙一樣的人生吧。
04
貴氣之人,如“硯”,一生磨礪。
蘇軾,一個超級文豪,人們隨口就能說出他的故事,能背誦他的詩句。
可是他的人生卻不那麼幸運,從“烏台詩案”之後,多次被貶,日子苦不堪言。
過了很多的苦日子,但是他沒有悲觀厭世,而是積極生活,還把廉價的豬肉,變成了東坡肉。他創造了很多的美食,改善了民間的生活水平。
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他仍舊“造福一方”,幫助窮苦的百姓。
但凡他用過的“硯台”,都價值連城,被稱為“東坡硯”。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里,和珅把一塊東坡硯送給乾隆,被紀曉嵐認定為贗品。雖然很戲劇,但也見證了後人對蘇軾的仰慕。
你的命運里,也有一塊硯台嗎?
硯台,硬邦邦的,黑黑的,被無數的墨,一次次研磨。墨不見了,硯台還在。甚至是,磨墨的人已經過世了,硯台也還在。
人要貴氣,就要經得起打磨。但凡你吃過的苦,都是來渡你的;但凡你身上的傷疤,都是最堅強的地方。這就是打磨的過程。
好的人生,就像石硯,千鑿萬鑿出深山;脫胎換骨變精品。

05
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面對人生的一切,你都能心靜如水,境界自然就不一般。
溫柔之中,帶有無盡的剛強;黑暗之中,擁有無盡的希望;痛苦之中,總能咬牙堅持,默默崛起;無聲的世界裡,也有內心的吶喊。
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高貴的品格萬里挑一。”
願你,如筆墨紙硯,低調內斂,貴在其中。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