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出伏處暑啥關係?今年出伏在前嗎?

2023年08月11日21:48:09 育兒 7740

文/茶人小談

雖然已經是立秋之後,但是天氣炎熱相當的炎熱,甚至很多地方的溫度都超過36攝氏度,讓我們感覺到異常悶熱。這時候很多人就在想,啥時候可以涼快一點呢?你還別說,民間關於這種情況,還真的有很多的諺語民俗,通過對它們的了解,我們也可以進行一個預兆,這些他們生活經驗的總結,還是能夠給我們一定的指導意義。

“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出伏處暑啥關係?今年出伏在前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就有:“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這個到底是啥意思?出伏處暑有啥關係?今年出伏在處暑之前嗎?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不妨一一進行剖析。

出伏和處暑是啥關係?

出伏,它的意思是過完了伏天,代表着伏天的結束,一般是指三伏天結束,出伏之後,天氣會開始慢慢轉涼,這也就代表着真正的秋天就要來臨。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一個階段,出伏,也就代表着這個階段過去了。

“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出伏處暑啥關係?今年出伏在前嗎? - 天天要聞

處暑,它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到了處暑節氣,也就意味已到了高溫酷熱天氣“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整個炎熱夏天的結束,天氣逐漸涼爽,不會出現持續的高溫。

曾有詩云:“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出伏後天氣會變得更加的涼爽,那麼當出伏在前,處暑在後,這樣自然是正常的一個天氣變化,先告別炎熱,然後再變得涼爽,如果處暑在前,出伏在後,也就是說容易出現涼和熱交替,也意味着秋老虎的襲來,那自然年景也不好。

“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出伏處暑啥關係?今年出伏在前嗎? - 天天要聞

今年出伏在處暑之前嗎?

從萬年曆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今年的出伏具體時間是在,8月20日,而處暑的時間則是在8月23日,也就是說是典型的伏出處暑前,意味着今年的天氣,不會特別的炎熱,莊稼也會有一個好的收成,涼爽的天氣也會如約而至。

“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出伏處暑啥關係?今年出伏在前嗎? - 天天要聞

“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啥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出伏在處暑之前,代表着今年將會是一個豐收年。為何這樣說呢?民間有很多的諺語也驗證了這個觀點,比如“處暑不出伏,一年無春秋”。當春天和秋天時間比較短的時候,那麼是不利於莊稼的播種和收成的。

“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出伏處暑啥關係?今年出伏在前嗎? - 天天要聞

再者說,如果處暑在初伏之前,那也代表着高溫的天氣會持續一段的時間,要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還要推遲,最重要的是,很有可能會迎來秋老虎,這樣對於農作物的來講是極其不利的,尤其是晚熟的作物,沒有雨水的滋潤,很難很好的生長。

出伏在處暑之前結束,天氣會涼的比較快,那麼不但我們人會感覺到特別的舒服,莊稼因為早晚溫差比較大,生長的也會比較好一些,那麼也就會帶來一個豐收。並且秋後冷的早,那麼冬天收成的蘿蔔白菜也不愁吃。

“伏出處暑前,必定是豐年”,出伏處暑啥關係?今年出伏在前嗎? - 天天要聞

最後,我們從其它的俗語當中,也可以簡單的進行預兆,比如“末伏熱不透,冬季暖烘烘”、“末伏雨漣漣,冬日多雨雪”,末伏人們都希望下雨,這其實就是希望天氣能夠快速的涼爽起來,它和伏出處暑前,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The end—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