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蠟石又名黃龍玉,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而得名。品質良好的黃蠟石有着田黃般的顏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鮮艷豐富。
據地方史志記載,早在明清時期,黃蠟石就被作成鼻煙壺進貢朝廷。可見其玩賞歷史悠久,2011年2月1日,正式實施的《珠寶玉石名稱》國家標準,將國際標準的黃玉髓命名為黃龍玉,玉化良好的黃蠟石成為了國家標準意義的“玉”,成為各界人士競相追逐的收藏熱點。
我是真心喜愛石頭,石頭自然奇美,百看不厭,空閑時我愛上了撿石。現在資源越來越少,每塊石頭都是獨一無二的。每次去撿石,都會使人心情愉悅,消除煩惱;擁有美石可以自娛自樂,使業餘時間很充實;賞玩奇石使我由內向變得開朗,學習了很多新的知識,認識了很多新石友,開闊了視野,找到很多人生樂趣。因為熱愛,所以一直堅持着。
錢好,一位普通的賞石收藏愛好者,卻以一句“因為熱愛,所以一直堅持着”,讓我們難以釋懷。
今天,我們將走進他獨闢蹊徑、獨具匠心打造的“奇石世界”,在一方方奇形怪狀的賞石中,與他同行,與他共鳴!

鱷魚,動物世界恐怖的代名詞,堪稱水中霸主。《狩獵者》作為黃蠟石中象形觀賞石,以鱷魚造型取勝。該石質地光滑,褐色包漿,呈不規則狀。局部細節精彩,尤其是眼圓睜,炯炯有神,似巡視水面,找尋獵物;另,嘴、下頜、頭頂等部位極盡逼真,輔以鱗片的既視感與頭部的凹凸感,一頭隱藏在水藻中的鱷魚形象呼之欲出,能讓人頓時心生撕咬的寒意。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啊,魚不停游。”在錢先生熱情洋溢的介紹中,似乎有一條熱帶魚正朝我們快樂的游來。“這是一條快樂的魚,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熱帶魚》是錢先生黃蠟石動物造型作品中的精品,立體面形如海魚,頭、身、尾形態具備,線條流暢,石質光滑,石表規則平整,遍布全身、粗細不一的豎條紋,恰如點睛之筆,瞬間勾勒出一條色彩斑斕的“熱帶海魚”,在我們面前歡快游弋起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美有美的容顏不老,丑有丑的無與倫比。古典賞石就曾以“瘦、皺、漏、透”為標準,一言以蔽之,即以丑為美。清代畫家鄭板橋在題《石》畫跋中稱:“東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劉熙載也在書論專著《藝概.書概》中對此作了終極意義的總結:“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這方《魔法師》黃蠟石腦袋圓大、面部瘢痕、雙眼塌陷、缺鼻少耳、嘴巴窄長如裂縫,堪稱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的經典。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賞石亦是如此,它需要一種眼界,需要一種情懷,才能真正領略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的神奇,才能在“花非花、石非石”意境之中實現最終的歸宿——與美同行,與美麗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