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是,要做一個好人。
不要成為被媽媽審判的那種人。
李麻花接受的教育是,要做一個君子。
小小君子,是為筱君。
無論君子還是好人,其實都是世俗的標準,是普世的價值觀里,一個衡量的尺度。
就像古代對讀書人的要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先要自身修鍊好,再把家管理好,接下來才可以去治理國家的某一部分,最後,才可以治理天下。
這是標準,也是要求。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而忠君愛國,孝順父母,自來是底線。生而為人的,底線。
誰要是違背了這條底線,那可能就會被劃為異類,成為被萬世唾罵的那種人。
明成祖永樂大帝,雄才偉略,威震海內外,誰提起他不得說一聲“贊”?
不也被方孝儒的七個半“篡”字,背上“名不正言不順”的鍋到如今?
可見標準之於人,有多重要?
無論王侯將相,帝王之尊,同樣要遵守普世的價值觀。


《2》
泡茶也是一樣。
泡茶也是有普世的價值觀的。
比如,功夫茶泡法,它就必須要有投茶量的要求,有注水量的要求,有出湯時間的要求,有水溫的要求...
岩茶8克,白茶5克,普洱8克,紅茶5克....
蓋碗用普通的100-110毫升的白瓷寬口蓋碗,不吸香不吸味,易於出湯,易於瀝干。
這些都是泡茶的標準,是每一個人最開始學習泡茶的時候,要遵循的守則。
每泡茶,自有它標準的香氣與滋味。
標準的沖泡方式,才能把茶以及咖啡,最原汁原味的樣子,呈現出來,表現出來,體現出來,讓我們聞到,喝到,嘗到。
如果不按這些標準來泡茶,那最終喝到的,便不是這款茶,最本真的香氣與滋味。
是這款茶被人為美化或者醜化過的樣子。
你就無從與這款茶的靈魂,做深度的溝通。
就像手沖咖啡,水與豆的比例是15:1,多了,少了,都不是這款豆子的原汁原味的呈現。
不是酸了,就是淡了,或者是苦了。
不夠標準。


《3》
在標準之外的領域,有一塊特殊的地方,這裡沒有標準,沒有衡量,只有一個特別個性化的詞彙——喜好。
喜好是什麼呢?
就是每個人發自內心深處的,渴望。
喜好是人最深刻的需求,是極難去扭轉與改變的,來自DNA里的分子裂變。
喜好是獨立於標準之外的,它甚是強大,有時候,它強大到可以忽略標準的存在,甚至毀掉標準築起的壁壘。
著名的戀愛腦王寶釧,便是用喜好洇滅掉標準的第一人。
按照世俗的標準,王寶釧的人生應該是,榜下捉婿,嫁一個仕途通達的少年郎,未來妻憑夫貴,風冠霞帔。
但並沒有。
她戀愛腦發作,嫁了個窮小子薜平貴。薜平貴去參軍遠征西涼,王寶釧便在薜家的寒窯里苦守了十八年。最後迎來的是當了西涼駙馬並與西涼公主生下孩子的夫君。
王寶釧身為宰相之女,嫁個入仕的讀書人,是世俗的標準。而她偏偏用自己的喜好,打破了世俗的標準。
所以,對於許多固執於己心的人來說,喜好,比標準,重要一萬倍。
正如寶釵,願意按世人的標準,為嫁給寶玉去屈意逢迎賈母和王夫人;而個性至上的黛玉卻屢屢與寶玉吵架,並吐露着那句名言:我為的是我的心。

《4》
泡茶,也有很多人,喜歡把個人的喜好,凌駕於標準之上。
喜歡喝濃茶的,就拚命坐杯,企圖通過延長茶與水的接觸時間,來達到超量釋放茶葉當中養分,使茶湯濃度增加,變成重口味茶湯的目的。
喜歡喝老白茶而又嫌真正老白茶價格貴的,便會去選擇做舊的老白茶。
做舊老白茶的價格在新白茶與真正老白茶之間,相較於新白茶來說,利潤值巨高;相較於真正的老白茶來說,則異常的價廉物美。
喜歡濃茶,喜歡做舊老白茶,喜歡悶泡,這其實,並沒有太大問題,僅僅是個人的喜好而已,是允許存在的。
但,若把個人喜好,凌駕於世俗的標準之上,這就不行了。
比如一個人喜歡當小三,這是她個人的自由,旁人干涉不來。但若她不但自己勤奮地去當著小三,還四處去宣傳當小三的好處,並且鼓勵身邊的姐妹一同去當小三,這就變味了。
這就觸及了普世的標準與世俗的底線,不能為世人所容之。
是以,喝茶時,如果一味地抬高個人喜好,自稱“做舊老白茶並不難喝”,或者“老白茶悶泡後更好喝”.....並藉機貶低真正的老白茶、貶低正常出湯的時間,貶低之餘還利用互聯網四處傳播,那這種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也必定是會被有識之士口誅筆伐的。


《5》
標準是一座山,堅而不摧。
個人喜好是一條河,在山之下,曲折回還。
標準是一切有為法的準繩,而個人喜好,是孱立於牆角的那枝三角梅。
個人可以有個人的喜好,在標準之下,侍弄一些個人喜好,無傷大雅,並不妨着誰。
若四處宣揚個人的喜好,並認為個人的喜歡好可以超越世俗的標準,那就逾矩了。
比如宣揚悶泡這種沖泡方式優於快出水;比如宣揚做舊老白茶優於真正的老白茶;比如宣揚怎麼悶都不苦才是好茶.....都是拿自己一家之言妄圖混淆世俗標準的,無稽之談。
個人的喜好也要尊重科學,尊重業內專家學者的科研成果。
個人的喜好,只能代表個人。
你可以喜歡摳腳丫,這是你一個人的事。
若妄想將它等同於普世標準,倡導每個人都去摳臭腳丫,這就貽笑大方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