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2022年12月03日22:40:16 育兒 1619

大家好,我是布穀媽~

和一位朋友聊天,說到她上初中的女兒,朋友一臉無奈。

她說有次女兒想吃紅燒肉,她冒着大雨去菜市場買。買回來後生怕耽誤時間,淋濕的頭髮都沒來得及擦,就着急忙慌地做飯。

做紅燒肉需要時間,並不是炒熟了就好。但女兒等得不耐煩,站在廚房門口連聲抱怨:“你怎麼這麼慢啊,我都快餓死了。”

朋友雖然有些難受,但還是回答女兒:“再等會,馬上就好。”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吃飯的時候,朋友覺得紅燒肉做得不錯,就多吃了兩口。沒想到女兒直接將菜放到自己面前,雙手護住並一臉嚴肅地說:“你不能再吃了,這是我的。”

那一刻,朋友的心像針扎了般難受。她濕噠噠的頭髮、忙前忙後的身影,這些女兒通通沒看見,在孩子的眼裡,一切都只有父母該付出的,卻沒看到父母該回報的。

那個小時候摟着媽媽撒嬌,說永遠愛媽媽、長大要給媽媽買好多好多東西的小寶貝,怎麼長大後,突然就不心疼你了呢?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一: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

有調查顯示,27.8%的中小學生,不知道爸爸媽媽喜歡什麼;幾乎每一個中小學生,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卻有33.3%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很多孩子,把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看作是理所應當,卻很難體會到父母養育的艱辛。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對他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①習慣“聽令”於孩子

布妞也會有這樣的習慣,常對寶爸發號施令:“爸爸,我渴,給我拿水。”在她還小的時候,我們覺得,她確實不能自己倒水,我們也就幫忙做了。

可隨着她慢慢長大,這樣的命令卻越來越多了:爸爸,給我拿鞋;媽媽,我沒有筷子,給我拿一雙;爸爸,把這本書放回去......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看着這個小小的人,卻像一個大人般命令我們做這做那。我們意識到,這孩子產生了可以隨意命令別人的錯覺。

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他不會做。而且,作為父母,我們的職責就是照顧好他。

這就導致,很多時候,我們錯把自己當成了“保姆”,允許孩子直接發號施令。即便很多時候我們內心也會不舒服,但父母的天性,會驅使我們依然照做。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②過分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出生後,我們作為大人,就會自覺將自己的需求讓步,而首先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

即便孩子長大,我們也沒有意識到,他的有些需求,是過分的。

比如爺爺想看會電視,但孫子也要看,爺爺就得讓步;孩子想吃什麼,哪怕繞再遠的路、跑好幾個地方,爸爸也得辦到;孩子提要求,爸媽覺得不合理不同意,孩子一發脾氣,家人馬上答應。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覺得所有人都要圍着他轉,都得讓步於他。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③很少讓孩子分享

父母的偉大之處,就是太無私。

“爸爸,這個蘋果真好吃,你也嘗一口吧。”

不,爸爸不吃,你都吃了吧。

“媽媽,給你一塊餅乾。”

不,留着寶寶吃吧,媽媽不吃。

“媽媽,這個蝦真是太好吃啦,你怎麼不吃啊?”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你喜歡吃就都給你吃,媽媽吃別的。

我們無私地謙讓,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一個人。他當下能多享受一些,但也可能會形成錯誤的認知:“只要是我喜歡的東西,就全部歸我所有,別人不能拿。”

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自私的性格,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當我們總以孩子為中心,把他當“王子”“公主”般伺候。時間一長,他就真的找到了“當王子/公主”的感覺,以自我為中心,看不到你的需求。

慢慢的,他也就不懂得心疼你了。

二:怎樣讓孩子懂得心疼人?

6歲前的孩子,他的思維能力有限,難以理解因果聯繫。所以,他常會以自我為中心,看不到別人的需求。這是他們的發育特點,並不是真的“自私”。

但如果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沒有引導孩子去體會別人的感受、看到他人的存在,那孩子很容易就形成“自我”的思維習慣和行事方式。

等這種習慣和方式一定型,那麼,他將來就真的眼裡只有自己,而不懂得心疼你了。

所以,我們平時在養育孩子時,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視同仁

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我們就不能再把他當一個小嬰兒看待了。家裡的吃穿用度,應一視同仁,而不要特殊對待。

比如吃的,大家都可以一起吃,而不是只有孩子才能吃,或者孩子吃剩下了大人才吃。

當孩子發現,自己在家裡和其他人的待遇是一樣時,他就會慢慢消除“自我中心”的意識,不會凡事總先想着自己。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當將家庭成員一視同仁後,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要求是不合理的。對於這些要求,我們要堅定地拒絕。

比如孩子想吃某樣零食,但外面下大雨,我們不能出去,那就只能下次再說。而不是他哭一哭鬧一鬧,我們就心軟,跑遍全城也給他買到。或者每個人都有看電視的權利,而不是他喜歡就能獨佔。

當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被明確拒絕、且知道被拒絕的原因後,他就能慢慢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去理解他人了。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一起做家務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不僅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和手的精細動作,他還能在勞動中,明白自己也是家的一份子,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報。

而且,能為家庭做貢獻的孩子,價值感會更高,也更願意去體諒別人、替他人着想。

所以,能承擔家務的孩子,責任感會更強,也更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辛苦,長大更願意體諒和關心父母。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心疼你了?從你做這3件事開始,就錯了 - 天天要聞

✔多分享

如今的生活物資豐富,但孩子卻缺少謙讓的機會。

我們除了在家裡要引導孩子多分享,在外也要鼓勵他與別的小朋友多交換、分享零食玩具。

可以多和孩子談談別人的感受:

爸爸也喜歡吃這個餅乾,如果你一個人全吃了,他會是什麼感受?

你玩這個鞦韆已經很久了,你看那個小朋友一直在旁邊等着,但你就是不下來,他是什麼感覺?

你有一個娃娃,她有一輛平衡車,如果你願意和她換着玩,你就能玩兩個玩具了對不對?

引導孩子去看到別人的感受,他就能更理解別人,也願意去多體諒他人。

不以自己為中心、願意分享和承擔責任的孩子,他慢慢就能長成一個體貼、溫暖的人。即便長大,他也會像小時候那樣,懂得心疼你~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專註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鬆養育,喜歡就關注吧~

更多精彩推薦:

退休老教授每天帶娃玩,媽媽不滿,娃上學後的超強專註力讓人嘆服

2歲寶寶語言大爆發,得益於媽媽堅持做3件事,方法值得父母借鑒

北大博士媽媽,帶2歲女兒玩出超強專註力,分享3點心得引人讚歎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金龜子女兒回應蹭媽流量,多家公司名字跟母親有關 - 天天要聞

金龜子女兒回應蹭媽流量,多家公司名字跟母親有關

近期,金龜子女兒在直播中回懟了網友對於她“蹭媽媽流量”的言論:“我媽這麼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蹭嗎?那我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兒子蹭嗎?您多努努力,您的孩子也能蹭您的。”數據顯示,金龜子女兒1分鐘視頻報價15萬,其近30天共直播13場,總銷量為25萬-50萬,總銷售額為1000萬-2500萬。其賬號主頁商品櫥窗...
3歲男童拿掉頭上巨痣,媽媽: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們是擦乾淚往前走的 - 天天要聞

3歲男童拿掉頭上巨痣,媽媽: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們是擦乾淚往前走的

近日,患有先天性巨痣和多發痣的3歲男童琪寶治療畫面引關注。據中國藍新聞介紹,琪寶患有先天性巨痣,身上還有200多個痣。近日,他完成了第二次手術,手術成功後開心地說自己愛拍照了,母親節當天還說要賺錢給媽媽買口紅。5月13日,據新京報報道,孩子媽媽陳女士介紹稱,自己產檢時一路綠燈,(分娩後)醫生抱着孩子跟自己...
懸在半空的艾條,藏着婆婆未說出口的愛 - 天天要聞

懸在半空的艾條,藏着婆婆未說出口的愛

2025年4月28日 星期日最近這段日子,家裡被一層陰霾籠罩着。兩個孩子相繼生病,老大鼻子不通氣,總吸鼻子,呼吸聲里夾雜着難受的悶響;老二則因着涼發起了高燒,小臉燒得通紅。看着他們蔫蔫的樣子,我的心揪成一團,家裡的氣氛也緊繃繃的。傍晚時分,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 天天要聞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5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區分局發布一則警情通報。全文如下:2025年5月11日15時23分,我局接群眾報警稱:興義鎮楊牌村西河有人溺水。我局立即組織警力會同應急、消防、120等部門開展救援、調查等處置工作。現將相關情況通報如下:當日15時15分,唐某某(8歲)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其父唐某(32歲)、其母嚴某某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