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不少兒媳婦都曾從婆婆嘴裡聽到過,我沒義務給你帶娃,我沒義務伺候你坐月子。
這話,沒錯,的確沒毛病。帶孫子孫女,不是奶奶必須履行的義務,伺候月子,也不是婆婆必須做的事情。
同樣,估計不少婆婆也從兒媳婦嘴裡聽到過,我沒義務給你養老,你生病了找你兒女去,我沒義務伺候你。
這話,也沒錯,同樣沒毛病。很多婆婆動不動就罵兒媳婦不孝,指責兒媳婦不贍養自己,不照顧自己,可是,法律同樣沒規定兒媳婦有孝敬公婆的義務。
義務,只存在親子關係里。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只因是你選擇當父母,是選擇你把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既然你做出了決定,就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就該履行撫養子女的義務。
兒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只因父母為了你付出了心血,撫養你成人,生養之恩你必須報答。
至於婆媳之間,由於沒有血緣關係,沒有生養之恩,就沒有義務,有的只是情分。
正如作家茨威格所說:命運的所有饋贈,都暗中標好了價格。你必須要以另一種方式來交換,或者償還。
做兒媳婦的,若你希望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公婆伸一把手,幫你渡過難關,就得回報公婆的幫助,在公婆老了之後,也伸把手,孝敬對你好的老人。
做公婆的,若你希望在你失去自理能力後,兒媳婦孝敬你,讓你體面度過餘生,就得明白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的道理,對待兒媳婦好一點。
你怎麼對她,她就怎麼對你,這很公平。這不是小氣,而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只是為了不讓自己白白受了委屈。
“你媽做初一,我做十五,不對嗎?十年前,她拒絕伺候我坐月子,不給我帶娃,跑去照顧你姐姐,現在生病了,女婿嫌棄她了,便想道德綁架我,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聽到妻子彭女士的話,趙先生也無言以對。老實說,他自己都覺得母親當初做得很過分。
01.
“我婆婆怎麼想的,我很清楚,說白了,就是她吃過的苦,不讓兒媳婦再吃一遍,她心裡不平衡罷了。”
據趙先生跟妻子閑聊的時候說過,趙先生的奶奶就不是一個好婆婆,生了三個兒子,偏袒兩個小的,逮着大兒媳婦欺負,而趙先生的爸爸有着大男子主義,只要自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服日子就好,妻子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頭,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沒有丈夫撐腰,又遇到了刻薄、偏心眼的婆婆,趙先生的媽媽自打結婚後,就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可是,這不是她欺負兒媳婦的理由。
“我婆婆明明知道,女人若是沒坐好月子,會吃大苦頭,她的腿之所以一到變天的時候就痛得死去活來的,夜不能寐,就是因為月子沒坐好,落下了月子病。可是,她依然想把這樣的痛苦複製在我身上,我還沒生,她就跑了,去女兒家了。”
那個時候,大姑姐的女兒已經3歲了,大姑姐也沒懷孕,很明顯,即將生產的彭女士更需要人照顧,可是,哪怕兒子親自出馬,勸說母親幫下忙,趙先生的媽媽都無動於衷:“我只管親生的,讓你媽伺候你月子。”
“她明明知道,我媽身體一直很差,經常生病住院,別說伺候我坐月子了,自己都需要我爸照顧,她就是存心的,存心想讓我把她吃過的苦頭再吃一遍。”
最終,還是彭女士的父母心疼女兒,給了女兒一筆錢請月嫂,趙先生一邊工作一邊挪出時間哄孩子,照顧老婆,彭女士才勉強坐完月子。
02.
雖然月子做完了,沒留下啥毛病,但是,帶孩子的事情成為了一大難題。
“我跟老公的家境都不好,是自由戀愛的,雖然那個時候房價沒現在高,但我們依然買不起,只好一直租房。若是我不出去工作了,我老公的錢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根本存不了買房的錢。難道,我們一家3口要一直過着租房的生活嗎?”
無奈之下,趙先生再度出馬,去找母親,希望媽媽看在兒子和孫子的份上,來給他們帶娃,讓老婆可以出去工作。
“我帶你們姐弟倆的時候,不僅要下地幹活,還要伺候你奶奶。你奶奶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拿東西砸我,你看看,這些印子都是她用開水潑我,燙出來的,我都沒有任何怨言。我能做得到,憑什麼你媳婦做不到?兒媳婦不伺候婆婆,反而要婆婆伺候她,給她當牛做馬帶娃,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大姑姐也在一旁為母親撐腰,不讓母親給弟弟帶娃,指責弟弟不孝,娶了媳婦就忤逆父母,趙先生沒辦法,只好無功而返。
“我媽不忍看着我受苦,跟我爸過來了,幫我們帶娃,我媽身子那麼差,還要為我操碎了心,一想到這些,我就恨透了婆婆。”
03.
去年,彭女士的媽媽去世了,終年58歲,雖然有她身體原因,但是,彭女士認為少不了帶外孫勞累的原因,更加恨透了婆婆。
媽媽去世後,爸爸打算搬回老家,一個人養老,趙先生死活不讓,要求岳父留下來,要給岳父養老送終。這十年來,他們也攢了錢,買了一套三居室。
“我們夫妻倆一間,我兒子一間,我爸一間,哪有他媽的位置?哼,我知道他媽的意思,想趕我爸走,她住進去,然後使喚我,讓我伺候她,想得美。”
趙先生的媽媽的確是這麼想的,也覺得自己沒錯,反正女婿也是這麼乾的。原來,前段時間,趙先生的姐夫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家裡養老,以沒位置為由,把丈母娘趕走了。
而趙先生的媽媽不但沒有跟女兒女婿鬧,反而來找兒子鬧,要求兒子跟姐夫一樣,把帶娃十年的岳父趕走,讓她住進去。
“我只管生我的,我媽不在了,我一定會好好護着我爸的晚年,誰敢損害我爸的利益,我就敢跟誰翻臉。你想住我家,沒門,你兒子敢幫你說一句,我連他一起趕出去。”
好在,趙先生沒有那麼糊塗,拒絕了母親的無理要求,只答應每個月給老媽一筆贍養費,剩下的讓她去找女兒。
04.
心理學家武志紅也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過:“婆婆對自己的婚姻失望,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兒子身上,這就導致了婆媳矛盾的惡化。”
自己婚姻不幸,心地善良的人會有着“我淋過雨,所以我會給她撐傘”的想法,會善待兒媳婦,不讓兒媳婦再吃婚姻的苦頭,這樣的婆婆值得兒媳婦敬重,值得兒媳婦發自內心地孝敬。
而那種“我過得不好,她憑什麼過得舒服,不把我吃過的苦頭都嘗一遍”的婆婆,從受害者變成了施害者,將惡傳了下去,種下了惡因,自然也只能得到惡果。
你過得不好,那是你男人的責任,是你不懂得反抗、不懂得保護自己造成的,關你兒媳婦什麼事情?向無辜的人發泄怒火,是懦弱者的表現。
END.
風雲請你討論:你遇到過自己吃過苦也想讓兒媳婦吃一遍的惡婆婆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