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家裡會有這麼多的小朋友,但如今,我卻過着家裡標配有三貓兩狗一寶寶的快樂生活。
01
誰說毛孩有害孕媽咪?
都是誤解!
鑒於家裡毛孩眾多,懷孕初期我就收到了來自親朋好友們的各種規勸,甚至還被親姥姥道聽途說的“生毛孩”的故事恐嚇過。說實話,其實我也產生過動搖,畢竟初為人母萬事緊張,但瘋狂科普後還是相信了科學至上。
應對規勸,我採取的戰略大抵就是“虛心接受 堅決不改”。
與此同時,時不時分享一下毛孩子在小寶寶成長中的益處,也能弱化親友們對懷孕養寵物的芥蒂,比如越早接觸毛孩子的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心理健康和親子關係等越好之類的新聞,這可比很難感染弓形蟲的科普讓親友更容易接受。
等到懷孕中晚期,突然非常明顯的體會到了毛孩子對我的呵護,甚至可以說是細緻入微,這點十分令我驚訝。
除了平時狗子們不再跳上我的肚子蹦迪,到嚴防死守在我周圍不讓人靠近,甚至老公進到我在的房間都要吠以示警,儼然小衛士一般。
尤其體貼的是三圓,一隻當過媽媽的狗狗,它最喜歡貼着我肚皮,恐怕它感受到的胎動比我都深刻,也是它在小公主出院回家的第一晚,就心急如焚的又是腿刨又是嘴拱,想盡辦法的給小寶寶蓋被子,看來無論什麼幼崽都能激發出媽媽的天性。
02
疫情時代,養娃神器其實是
一群毛孩子
伴隨着小寶寶日漸長大,毛孩子們的陪伴顯得越發重要。出生在這個時代的小寶寶們出門玩耍和社交困難了許多,除了口罩與社交距離的隔閡,還有就是時不時的隔離管控,已經經歷了兩次居家的我們每次看着小寶寶扒着窗對戶外望眼欲穿,也是有諸多無奈。
不過家裡的毛孩子至少能讓小寶寶的感官接觸相對多元化一些,隨時可以撫摸到的毛茸茸,時不時撿起來堅挺的小鬍鬚或硬硬的甲片,突發的狗叫聲或貓咪蜷在大人身上舒適的呼嚕聲,都是小寶寶習以為常的收穫。
此外,小寶寶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拿着不同的逗貓棒追着貓咪們在屋裡一通亂跑,弄得一陣雞飛狗跳。
不過一開始,怕是只有小寶寶樂在其中,貓咪們只能無奈的東躲西藏;歷經幾番之後,家裡的原住民大橘貓黃黃也徹底接受了小寶寶的調戲,面對懟到臉上的毛球也能處變不驚了,甚至每天必修課還增加了一項和小寶寶親親,看來人類幼崽也算是在流浪貓馴化工作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03
我們這一家子,成員真不少
在陪伴中成長
由於小寶寶從小就和毛孩子們一同生活,被我們耳濡目染了一切照料它們的技能。
剛滿兩歲的她,就能熟練的從寵物零食柜子里翻出小魚餅乾或者肉條遞到么么嘴邊;聽到刨貓砂的聲音必定第一時間告知姥姥快去鏟貓砂(當然,要不是我們反覆阻攔,那個嘴裡一直喊“我可以我可以”的小孩自己應該就鏟完了)。
每次黃黃“喵喵”叫,小寶寶總是學着大人的聲音沉着又冷靜“嗯?黃黃?怎麼啦?又餓啦?”令人忍俊不禁,然後跑到貓糧桶前不由分說的倒出一大碗來;也會拿着滾滾最愛的“薑餅人”玩偶,看似努力的往前扔實則掉在了腳底下想要跟狗子們玩兒撿球遊戲……
而那個每天都要和小寶寶親親的黃黃,也不負眾望的成為了最優秀的守護者。“尖叫公主”的稱呼並不是空穴來風,我作為一個社恐而娃卻成為了小區里遠近聞名的“哭哭俠”。最近我們發現這個尿褲佬只要一哭,黃黃必定沖在最前面用超難聽的“喵喵”聲大聲斥責我們欺負女俠,斥責無用後上爪打人也不是一兩次了,於是乎我們哄小寶寶止哭的方式之一,就是讓她勸勸黃黃“別叫了,我沒事,我不哭了”,這招倒是屢試不爽。
04
小寶寶和毛孩子一起生活
好處那可多了去了
讓寶寶和毛孩子們一同成長,有些優勢不容小覷。
小寶寶明顯不懼怕小動物,除了並不在意路上遇到的或大或小的狗子們突然來到身邊或者突然吼叫,在動物園裡與其他小動物的互動也相對得心應手。
愛心和責任感也爆棚,到樓下遛彎總要去檢查流浪貓的糧食和水是否充足,對我們救助的受傷流浪貓十分上心,每天提醒我們給它上藥。
與此同時,小寶寶的觀察力也相當突出,她很小的時候就能輕易分清誰是三圓誰是滾滾(狗狗常被鄰居認為是雙胞胎),還能通過分析每隻貓咪的位置推斷出是誰在扒貓砂。
此外,作為一個天生哮喘且皮膚易過敏的媽媽,無法避免伴隨着貓毛成長的小寶寶到目前沒有類似癥狀體質相對較好。
其實家裡的毛孩子們都是流浪崽,尤其貓咪本身的性格就不是與人太過親近的,所以小寶寶和毛孩子的互動並沒有特別的豐富,相安無事便是家裡最常見也最和睦的場面了。
現如今家庭成員已經幾乎達到飽和,但我們在救助流浪動物上也不會停止腳步。
希望小寶寶也能一直葆有這份愛,面對世間萬物充滿善意。
也希望流浪動物能越來越少,短暫的一生能被善待。
最後,領養代替購買。
文圖/馬老師
排版/椰椰
責編/椰椰
來源:北京領養日L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