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大事(一)

2022年09月26日05:40:29 育兒 1594

進洗手間的時候,帶有些心悸,解開褲帶,嘩嘩一灘血就從自己下面留了下來,不是猩紅,前面兩小時那兩壺1500毫升水下肚,再出來就是淡暗紅,並不鮮艷,也沒有一點活力。伴隨一陣身體下面的刺痛,按下抽水鍵離開了。就在剛才的手術台上,醫生叫抬頭看下,原本兩腿分叉開平躺的我,微抬起頭往腿下白大褂醫生看去,白大褂的手套拿着把小臂長短的銀白色細長手術鉗子,夾着的就是那根在我體內待了一個月的黛綠色軟管——也稱豬尾巴管,直徑估計只有6個毫米,但是近30厘米的長度,哪怕取出了,也依然讓我匪夷所思。果真人會不由自主回想,這東西植入時,哪怕只是回憶也是芒刺在背。

人生多大事(一) - 天天要聞


講起這些的時候,已經做完了全套的取石手術,人有個比較好的賤毛病,“好了傷疤忘了痛”。要是在一個月前,在那個120急救送到醫院抱腹跪地時讓我想起來······算了,當時已經痛的爹媽不識,金銀不認,壓根管不了這些。

八月三號下午五點感覺右腎開始隱隱作痛,本着保留顏面的心態,忍着硬是沒喊人。當管道開始被石頭堵住,上面的液體正常該流下去,確被惡狠狠當了下來,身體隱痛感越來越明顯,持續的也越來越長了,七點終於開始抱腹搶地打了急救電話,之後不再是隱痛,而是直線式痛感。終究還是沒保住顏面,脫了褲子上了手術台,隨後便是不省人事,淪為魚肉,任人宰割。之後查閱才知道,結石疼痛看似不大,醫學上卻把它歸為11級疼痛,也叫次分娩。只是這次分娩是根本下不來東西,它就卡在那,讓你叫天地不應。精靈有點幸災樂禍地憋住笑說,這下好了,你也體會到了生孩子的疼痛,雖然是次的。我把這次歸為“真·分娩體驗”。精靈因為還沒體驗為人母時,我先代入體驗了一下,表現得頗為高興,咱倆算是扯平。

人生多大事(一) - 天天要聞


晚上十點進入手術台,十一點半結束,護士說我運氣不好,我進來同時有個腦淤血,我被迫進行“真·分娩體驗”3小時。護士說得沒錯,運氣好我會給你這種機會嗎?術後有次在外面散步,我為我自己的11級痛感3個小時沒有呻吟而倍感得意加自豪,精靈表示肯定,並補充說明到她剛趕到醫院看到的我,抱着肚子跪那病床上等手術時,起先一聲不哼還以為我不痛,後面就開始“哎呦哎呦”的“哼唧”起來,確實沒有喊痛······好吧,你果然是我的軟肋,見到你我就開始放肆起來了。

護士說得也錯了,當時除了個腦淤血的,還有個煤氣中毒的女孩也在我進急診室後幾分鐘送進來,就在我急診的對面那副床當時醫生看了我一眼,就跑到對面床去了。彼時躺着已經受不了,開始趴在地上,哇哇地吐,那些我吐出來在地上,我趴着不到十公分的眼前。當時醫生看了我一眼,就跑到對面床上去了。我一陣心理問候,現在想想,什麼11級疼痛,什麼次分娩,在哪些死生面前,算個球,反正你一時半會死不了。

人生多大事(一)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們的故事,不過是黃粱一夢,消散在風裡 - 天天要聞

我們的故事,不過是黃粱一夢,消散在風裡

故事的開頭,總是那般美好。那是一個落英繽紛的春日,櫻花如雪般漫天飛舞,微風輕拂,將你的髮絲輕輕撩起。我們在那片花海中偶然相遇,目光交匯的瞬間,彷彿整個世界都停止了轉動,只剩彼此眼中的熠熠星光。此後的日子,如同春日暖陽下的溪流,溫柔而歡快。我們一起漫步在悠長的小
用溫暖打破沉默 走進“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 天天要聞

用溫暖打破沉默 走進“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們常常遺憾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觸摸他們的靈魂。4月2日,在第18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之際,記者走進濟南特殊教育中心,用鏡頭和文字記錄....
他們犧牲時24歲、25歲、27歲、29歲…… - 天天要聞

他們犧牲時24歲、25歲、27歲、29歲……

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視他們犧牲時24歲、25歲、27歲、29歲、32歲……這些“年輕”的數字背後是守護平安的見證而今我們又“見”到了公安英烈微笑的臉龐你踏荊棘而去我們沐光前行每一個平安的日夜都是你生命的延續陳建軍(1962.08.01—1987.12.15)“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生前系文山州硯山縣緝毒隊民警先後24次打入犯罪集...
幼兒園春日藝術節,師生用AI破解自然密碼 - 天天要聞

幼兒園春日藝術節,師生用AI破解自然密碼

極目新聞記者 肖楊實習生 邵格通訊員 劉歡 王晶“快看!琥珀里凍住了一隻彩虹甲蟲!”4月3日上午,武漢市青山區第一幼兒園的操場上,5歲的馮楚晴舉着找到的“昆蟲琥珀”沖向展台,手裡的“蜻蜓”在陽光下折射出幻彩光芒。這場將自然融入美育的春日藝術節,除了插花簽到、盲盒花花卡等驚喜外,更增設了“琥珀尋寶”闖關任務...
一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買單,而不應該一味怪罪父母 - 天天要聞

一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買單,而不應該一味怪罪父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就有人到處宣揚“父母無恩論”,說父母生下孩子是應該的,不應該感恩,說父母養大孩子也是應該的,不應該感恩,反正不管父母幹什麼都是應該的,父母對孩子有責任有義務,而孩子對父母不僅沒有任何的責任和義務,還不用感恩,這種言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聞

此物最相思

編者的話又到一年清明時。在孩子們心中,長輩那斑白的頭髮和慈祥的笑容,是兒時最溫暖的記憶。珍藏着溫馨回憶的光盤、儲存着愛的信息的手機,都是長輩與孫輩之間愛的連接。爺爺的光盤一七一中學初三(6)班 劉予馨“咱們家的舊東西也該收拾了!”媽媽不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