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女子育兒。結合自身育兒經歷與實踐經驗,為大家分享育兒道路上如何避坑。
今天被老師告知,自己5歲的兒子和其他小朋友鬧矛盾了。
我和孩子交流之後得知,只是小摩擦,但兒子卻是被打的一方,並且還是站着讓對方打,根本就沒有想過要還手,要反抗。
聽到這裡,當時我就生氣了,我直接呵罵兒子,“你傻呀,為什麼站着讓別人打?”
兒子聽了我的呵斥後,直接就委屈地哭了。聽見兒子的哭聲,我的心一下就軟了下來。
經過一番安慰,兒子的情緒終於穩定下來,然後才慢慢得知緣由,兒子告訴我說,“媽媽,你不是說,打人是不對的嗎?並且有老師在一邊,老師看到對方打人,會批評他的。”
聽到這樣的話,我沉默了,然後想了想又問,“如果老師沒有在旁邊,別人打你怎麼辦呢?”兒子聽了我的問話,卻沉默了,顯然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了。
看到兒子的反應,我心裡非常不好受,但我也知道一味。一味的責罵兒子沒出息,或者讓兒子打回去等,可能也解決不了問題。
兒子的反應,讓我引起了我的深思,為什麼兒子會這樣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兒子被打了,卻也不敢還手,根本就沒有要反抗的意識了呢?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很少有孩子會站着讓對方打,還不還手的。在我的反思之下,可能兒子之所以為會這樣,可能還與我對兒子的教育方式有着分不開的關係。現將我的總結分享如下,希望各位父母能夠與我一起共勉。
為了保護孩子,教孩子一味地退讓。首先,一直以來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積極正面的。告訴兒子打架是不對的。不能欺負小朋友,要懂得謙禮讓,遵守規則。當孩子與其從小孩子與其他毛孩子發生矛盾準備動手的時候,都會被我喝止。
可能很多父母在面對小孩子矛盾也是這麼做的,都會教孩子不要打架,在看到孩子打人的時候,都會不問緣由的,喝止寶寶的打人的行動。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要懂禮貌遵守規則,懂得謙讓,這雖然是好事兒,但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有時候卻失去了原則和底線。
在孩子玩耍的時候,被別人插了隊,卻依舊選擇讓孩子謙讓;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即使是對方的錯,孩子想反抗的時候,父母就會立即制止,即使是看到其他其他孩子打自己的孩子,也會立即制止自家寶寶打人,與對方打鬥。這樣的舉動,雖然也是為了孩子,好避免事態問題進一步擴大。
即使自家孩子被打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只是會主觀地要求對方道歉,並且主觀地讓孩子接受,原諒對方,絲毫沒有考慮孩子是否認可這樣的和解方式。
要知道,父母的這種做法,可能在孩子心中,這卻並不是自己所想要的,最終孩子只能在父母的懷抱,默默傷心的哭泣。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在被欺負、被打罵的時候,導致孩子不敢反抗,不敢還手。
孩子的孩子之間的矛盾,一般來說,都是小打小鬧,父母過早的插手,會讓孩子失去了一次獨立解決矛盾,解決與人相處問題的機會。
並且父母逼迫孩子接受對方的道歉,教導和逼迫孩子原諒對方的做法,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意願,沒有顧及孩子心中的想法。
反思這幾年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更多的都是對孩子正面的積極的教育,卻忽視了孩子面對一些負面問題的教育,更沒有教會孩子該如何處理這方面的事情。經過我的反思過後,我對孩子的教育,又多出了一些新的認識和心得。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壇分享過關於自己外孫女在學校被小男孩欺負的事情。李玫瑾教授教育自己的孫女:“如果下次有人再欺負你,你就進行反擊,狠狠的打他,讓他知道厲害,這樣下以後他才不敢再欺負你。”
當孩子被打罵時,教孩子學會反擊
我們都知道打人、打架是不對的,但是當孩子面臨霸凌、被欺負、被打罵的時候,教會孩子學會反抗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孩子總是被動的承受,那麼就會被對方誤認為自己是好欺負的,以後可能會變本加厲的欺負自己。
小孩子之間之間的矛盾,其實都是小打小鬧,因此,對於小孩子打架,我們也沒有必要看得過分的嚴重。
一般來說,小孩子之間打架是不會打出多大的問題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必要教育孩子學會反擊與對方搏鬥。
這樣才能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即使自己打輸了,可能承受的也只是一點小小的傷害。但如果經歷這次反擊之後,會讓對方認識到自己不是好欺負的,同時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有血性,這樣就可能讓孩子避免以後受到更多的傷害和霸凌。
此外,教育孩子在面對欺凌時的反擊,並不一定都是讓孩子打回去,也可以選擇向對方大聲喝問,吼出自己的氣勢。這樣無疑會增加自己的氣場,也可能會嚇退對方,還能夠引起老師的注意,及時讓老師介入其中,從而更好地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教授孩子基本的格鬥技巧
當知道自己孩子被打之後,父母直接教孩子打回去,這無疑是空中閣樓很不現實,孩子真的能夠打回去的話,可能就不會被欺負,或者向父母哭了哭訴了。
其實我們在讓孩子打回去之前,更為重要的是增強孩子的體魄,讓孩子變得更加健壯。此外,還需要教授孩子一些基本的格鬥技巧和知識。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保護自己,反擊對方,還不至於讓孩子出手過重,傷害了對方的要害部位。
教會孩子,懂得保護自己
教會孩子打回去,學會反擊對方,只是保護自己的一個方面。
要知道並不是任何時候孩子都能夠打回去的,在面對比自己高大威猛很多的對手時,這個時候力量懸殊太大,如果依舊讓孩子強行的打回去,或者反抗,來表現自己的勇氣,最終可能會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教會孩子審時度勢,如果力量懸殊太大,那麼就要讓孩子學會果斷的逃跑。
正所謂,三十六計,跑為上!打不過對方,我們可以跑!讓孩子學會逃跑,這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平日里加強對孩子的速度訓練,讓孩子在速度上更具有優勢。
孩子還小,可能聽不了太多的大道理,與其給孩子講太多大道理,還不如給孩子講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孩子更容易理解。
因此我給孩子買了買了一套《兒童反霸凌的繪本》,每天都多給孩子講解這本關於霸凌的故事書。
讓兒子了解到在學校被霸凌,不僅是被打被罵是霸凌,還有言語嘲笑、推搡、歧視、冤枉等都可能是霸凌。通過故事讓孩子了解到遭遇這些霸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應對和處理?
《兒童反霸凌的繪本》這套書適合3~6歲的寶寶,也就是剛好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建議都看看。
想要孩子更好的避免霸凌避免被欺負,那麼首先就應該讓孩子養成反霸凌意識,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孩子有意識地避免和預防被霸凌。
在我對孩子經過以上的一些教育過後。孩子在面對被打罵問題的時候,也變得更加勇敢了。我相信下次我家小石頭在面對被同學打罵的情況時,也應該會更加有自信,不會再站着不動,任對方打罵了。
說句心裡話
想要孩子不被欺負,不被霸凌,那麼從小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小朋友之間鬧矛盾是在所難免,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小朋友之間的矛盾都是小打小鬧,作為父母的我們最好不要過早的參與其中,有時候稍微慢一點,並不是什麼壞事。
這會給孩子多一點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也會讓孩子多一點在面對打罵時的反抗的勇氣。更可以讓作為父母的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是否能夠處理,從而決定是否需要加強孩子在這些方面的教育。
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康快樂成長,不會經歷我家孩子一樣的事情。#張女子育兒##0-6歲育兒經##遇見更美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