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抄書第九天《父母的語言》孩子你可以自己做決定,對自己負責任
對自己負責任
一個小故事,分享哈
一位法國媽媽帶着7歲的兒子到一個中國朋友的家裡做客。
這位中國的女主人對外國友人的到來非常重視,特別學習了西餐的做法。她對外國母子說:“今天我做西餐給你們吃,你們嘗嘗中國人做的西餐味道怎麼樣。”
小男孩聽女主人要給他們做西餐,心想:“中國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於是,當女主人問他吃不吃的時候,小男孩堅定地回答:“我不吃。”
等女主人把西餐端上來的時候,小男孩被眼前的漢堡吸引住了。這麼好看的漢堡,味道肯定很好!小男孩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吃漢堡。”
女主人很高興小男孩能夠喜歡自己做的漢堡,就高興地把漢堡端到小男孩面前,說:“來,寶貝,吃吧!”
誰料,這時男孩的媽媽嚴肅地對女主人說:“不行,我兒子說過他不吃西餐,他得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今天他不能吃漢堡!”
男孩着急地哭了起來:“媽媽,我要吃漢堡!”但是男孩的媽媽根本不為所動,只是淡淡地對兒子說:“你得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女主人看着,覺得男孩的媽媽也太較真了,就說:“給他吃吧,孩子總是這樣的。”
男孩的媽媽對女主人說:“親愛的,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最終,無論男孩怎樣哭鬧,媽媽就是不同意讓他吃漢堡。
事實確實如此,只有讓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為將會產生什麼後果,他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要試着把孩子生活中的責任放到孩子的身上,讓孩子自己承擔。比如,當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父母應該說:“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想想為什麼會這樣。”
父母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的好習慣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父母可以適當地與孩子談談家裡的花銷、添置及人事來往,並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請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當父母經常聆聽他們的意見,採納他們有價值的建議的時候,孩子就會在心中產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2)讓孩子心中有愛,關心他人,善待他人。父母要培養孩子對社會的責任心,必須要求孩子主動關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的時候,讓孩子學會照顧父母。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勵孩子給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禮物。
(3)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父母要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給孩子交代清楚,保證孩子能完全理解。耐心指導孩子做家務,以鼓勵、表揚、獎勵等方式給孩子積極的反饋。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如果我們愛孩子,就讓他
們在勞動中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