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2022年07月02日07:44:05 育兒 1352

抄書賺收益打卡第二天。先按規矩來,截圖看一下今天的收益圖。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好,話不多說,接下來正式進入《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第二章的學習。

語言的力量:鼓勵和指導的更好方法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一、比“你真棒”更好的表揚

有一個我們經常會見到的場景:在孩子表演了一個節目或者考試獲得了好成績,或者幫家長做了一件事時,我們通常都會表揚孩子“寶貝,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厲害”等等這樣的話語。

其實,這種判斷和評價性的讚揚,會讓孩子容易向他人尋求認可,不敢去挑戰有難度的任務,生怕挑戰失敗,失去了“我是最棒的”這種虛榮的稱號。而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進行誇獎,他們則更有信心去完成更艱難的任務。

八歲的夢涵幫媽媽打掃了房間,又把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下班回到家的媽媽看到了,既高興又感動。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她欣喜地對夢涵說:原來家裡太亂了,真不敢相信,現在變得這麼乾淨整潔啦!

夢涵驕傲地說:是我做的。

媽媽:一定費了你很大的勁。

夢涵:是的,我花了好長的時間。

媽媽:現在家裡好乾凈啊,看着多舒服。

夢涵:嗯,我們家現在很漂亮。

媽媽:謝謝你,我的寶貝!

夢涵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不客氣。

夢涵媽媽的話,讓夢涵為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到高興,她知道了自己這種行為可以獲得表揚。

如果媽媽這樣稱讚夢涵:“你真是個好孩子”“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這種籠統的品格的讚美,對孩子是無益的。因為在孩子純潔的心裡,做一點這種事情,與自己就是個好孩子之間有太大的距離,她無法坦然接受,甚至她會想做一點壞事來平衡這種心理。經常會聽到有些家長說“這孩子,表揚不得”,實則是有這個原因在裡面。

讚美的話語,應該讓孩子看到他的成績的真實情況。在稱讚的時候要明確、詳盡的描述值得稱讚的地方,讓孩子能從這些信息和讚賞中受益,這樣他們就會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更大的挑戰。

二、孩子惹我們生氣時,我們該怎麼辦?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我們是不是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我們忍不住凶孩子吼孩子,甚至辱罵毆打孩子。但事情過去之後,我們又感到無比的懊惱和後悔,經常在心裡暗暗告誡自己,下次再也不這樣了。

可是,當孩子又一次惹毛了我們時,這樣的場景又會忍不住重演。

其實,父母會憤怒是很正常的一種表現。父母不是聖人,也會生氣。只是作為父母,我們要正確地釋放憤怒,不給自己和孩子造成傷害。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你打罵孩子時,他可能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停止愛自己。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憤怒時打罵孩子,可能會讓孩子做出更加讓人不高興的舉動,所謂的越打越皮,就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對自己失望了,索性破罐子破摔。

七歲的豆豆不小心把一杯果汁打翻在地。她的媽媽看到了,平靜地說:“果汁潑掉了”,然後起身給豆豆又端來了一杯果汁,還拿了一塊抹布放到豆豆手裡,說,“喝完這杯果汁,我們一起來把地上擦乾淨吧。”

豆豆用充滿感激的眼光看了一下媽媽,然後開心地說:好的。

在這裡,豆豆的媽媽沒有教訓女兒,也沒有說下次小心點。只是陳述了事情,然後給了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便是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有的時候,當孩子惹了很大的麻煩讓我們氣憤難忍時,有些家長會壓抑自己,不讓自己的壞情緒爆發。其實這種方法也不可取。我們的言語和心情要一致,不隱藏,不言不由衷,給孩子展示一個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感覺到憤怒的情緒來臨時,首先要告誡自己,用第一人稱說話,如果我們簡短的陳述和拉長着一張臉,並沒有產生效果,那麼就採取第二個步驟:表達憤怒的強度。比如說:我很生氣了,我非常生氣等,如果還是沒有作用的話,就用第三個步驟:解釋我們生氣的原因,說出我們內心的想法,以及我們希望的行為。

總的來說,當氣憤難忍時,我們可以用這種句式說話:描述自己的心情+陳述事實+解決方法

當然,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盡量少發火。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三、對於生氣的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12歲的宇軒開開心心地出門去看電影,回到家的時候卻拉長着一張臉,皺着眉,氣呼呼地坐在沙發上,一聲不吭。

媽媽看見了,走過去,坐在他旁邊問:兒子,怎麼生氣了呢?

宇軒:我當然生氣了,我的座位本來就靠後,根本什麼也看不到。

媽媽:哦,看電影什麼都看不到,當然會不高興了。

宇軒:主要是前面有個高個子擋住了我。

媽媽:哦,座位又靠後,前面還有個高個子擋着,那真是太糟糕了。

宇軒:確實好糟糕。

說完,就安安靜靜地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

這位媽媽高明之處就是沒有批評宇軒,也沒有跟他提意見,沒有問一些無用的問題。比如說“你怎麼不早一點去選一個好一點的地方?”或者是“你怎麼不跟高個子換個座位?”如果這樣說,一定會引起孩子為自己辯護,後果是兩人越說越氣,一場爭吵一觸即發。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而這個媽媽知道,當孩子生氣的時候,你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只有情感上的安慰,他們才聽得進去。所以這位媽媽對孩子有幫助的地方,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消除了憤怒的情緒。

所以對於生氣的孩子的回應,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接納孩子的情緒,別忙着給孩子講道理、給建議。

還有一種對生氣孩子的回應,就是把我們的想法、感受寫下來,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孩子,這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修復情感的工具。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生氣了,我們也要告訴孩子,即使我們生氣,我們對她的愛是不會改變的。可能在我們生氣的時候,他們感受不到我們的愛,但也只是這短暫的一會兒。

因為孩子對我們的愛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他們很在乎我們的感受,也很怕因為自己做得不好而被父母拋棄。

好,這一章的內容就到此結束,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表揚孩子時,表揚他的努力,並向他表示感謝,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希望和信心;

對待孩子應正向、鼓勵。不評價孩子,不給他們定性,貼標籤;

當麻煩發生時,我們要尋求解決方法,而不是批評,指責,辱罵。

明日精彩內容預告:家庭教育中最容易掉進的八個坑,看看您有沒有中槍?

感謝您花時間看完,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討論哦。


家庭教育:鼓勵和指導的辦法,後悔沒早點看到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這些聊天記錄里,有沒有你的“同款老爸”? - 天天要聞

這些聊天記錄里,有沒有你的“同款老爸”?

今天(6月16日)你給老爸送祝福了嗎?他是怎麼回復你的?都說父愛是沉默的或許,我們能從與爸爸有限且瑣碎的聊天記錄里發現那些潛藏的愛與牽掛這些聊天記錄里有沒有你的“同款老爸”?
“快點穿!遲到了!”孩子拖拉,到底怎麼解決? - 天天要聞

“快點穿!遲到了!”孩子拖拉,到底怎麼解決?

“寫個作業怎麼這麼慢,快點。”“快點穿衣,我們要遲到了。”“我馬上就出門,不等你了,你自己一個人在家呆吧。”“你讓我非常非常生氣。”……當你意識到自己每天都是和孩子這麼說話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已經被磨蹭、拖拉折磨得倍感沮喪。其實,孩子拖拉很常見,而每一種拖拉都是有原因的,找到問題本質才能徹底解決。怡禾...
男寶寶和女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男寶寶和女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是什麼?

5個月男寶寶身長63cm是屬於正常身長範圍,5個月男寶寶身高標準是在61~66cm。男寶寶跟女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是有所差別的,特別是在一歲以內男女寶寶的差別更為明顯,男寶寶的身高體重會普遍明顯大於女寶寶。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 天天要聞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外婆的巴掌響亮地在廚房裡回蕩,彷彿一記雷霆劈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我站在門口,驚愕地看着這一切,手裡的菜刀差點滑落在地。“你這是幹什麼!?”父親的聲音如怒吼的獅子,一步跨進廚房,把我擋在了外婆和小輝之間。小輝是我的兒子,今年剛滿八歲。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 天天要聞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共情能力是人的一種本能。我的理解是這種能力使一個人能夠通過他人的某種行為,去讀懂這種行為背後暗含的某種情感,從而達到互相理解,彼此感同身受。但並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讓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