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孩子起床,日本媽媽是怎麼做的,以後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2019年11月05日17:50:06 育兒 1695

叫孩子起床,日本媽媽是怎麼做的,以後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叫孩子起床困難的原因

很多家長都遭遇過叫孩子起床的困難,從孩子被送進幼兒園開始,每天早晨的起床儀式就必不可少。

不管你怎麼搖晃這個小寶貝,她都不願意醒,扭扭身體揉揉眼睛翻個身就接着睡,還有一些孩子會有“起床氣”,又哭又鬧要好一會,爸爸媽媽們是又急又心疼,不捨得孩子哭,時間緊,怕孩子上學遲到,也怕自己上班遲到。

各個家庭的爸爸媽媽的“神通”也不同。

有的溫柔以待,輕聲反覆叫,邊叫邊幫孩子穿衣服。

有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你再不起,就要遲到啦,快點起,當然得重複多遍以上。

還有的火力全開,大吼大叫,傷自己也傷孩子,一大早就弄得心情鬱悶。

幼兒園還好,小學以後,學校的紀律特別嚴格,,孩子起床“混戰”每天都在重複發生,自己的招式好像不生效,不知不覺中爸爸媽媽仍然重複着不生效的的方法。

當然,也有愛學習的家長,學習有效方法,並且去踐行,和孩子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愉快的早晨。

叫孩子起床,日本媽媽是怎麼做的,以後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日本媽媽是怎麼叫孩子起床的

我們來看看,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日本篇里,4歲小女孩若松的媽媽是怎麼叫她起床的呢?

媽媽輕輕進到房間,拉開窗帘,對孩子說早上好,透過窗帘可以看到天剛蒙蒙亮。

然後把被子掀開(有的家長可能會想孩子不會感冒么,孩子身體需要適應和鍛煉,不是一味的保護),呼喚孩子的小名,再次道早安,喚着起床了,溫柔的撫觸一下孩子的胸口,把孩子抱起,這時候可以看到若松揉揉眼睛,有點不高興,媽媽說“加油加油”,孩子清醒後,不高興消失了。

媽媽牽着孩子來到客廳,若松和客廳的弟弟還有其他人問早安,這是一個兩個孩子的媽媽呢,得一個人應付兩個寶寶真的不容易,小弟弟安靜的坐在玩具車上,若松又揉了一下眼睛,媽媽笑了笑,整個過程沒有超過5分鐘。

然後,若松就自己去洗漱,洗漱完又自己把墊腳的小板凳收好。

在孩子換衣服的時候,若松媽媽說了這麼一段話。

“因為孩子還很小,所以當她感覺不到樂趣的話,就不會聽大人的話。”
“通常會有那麼一些日子,她就是不會聽話照做,這時候就不會勉強的去要求她,而是會以其他的方式和她溝通。”
“比如,這個媽媽幫你做,那另外這個你和媽媽比賽一起做,用這樣類似遊戲的語言方式和她溝通。”
“這樣的話,雖然不能每次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會讓她學會,在一天里努力做到最好。”

4歲的若松自己換下睡衣,折好,換上校服。在桌前開始做每天媽媽布置的小題目,媽媽幫孩子梳好頭髮,這時,早餐也做好了,孩子在吃早餐前很有禮貌和儀式感的說“我要開動啦“,媽媽也雙手合十說“快吃吧”。

吃完早餐,若松自己背着自己的包,一大兩小從容愉悅的朝幼兒園出發了。

整個過程,媽媽態度溫和,程序很有條理,孩子也會做自己該做的事,看上去,是不是讓許多媽媽感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孩子良好的習慣和表現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引導和培養。

叫孩子起床,日本媽媽是怎麼做的,以後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如何叫孩子起床?以下妙招用起來

  • 良好的作息規律,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小學生一般都要保證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所以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為了讓第二天早晨出門前的時間充足,家長應該把孩子起床時間計算好,比如到學校要在8:00前,從家到學校需要30分鐘,起床洗漱吃早餐需要1個小時,再預留10分鐘的的突發情況處理時間,那麼孩子就需要在6:20起床。

6:20起床,孩子睡着前着需要10-20分鐘的入睡準備,可以給孩子講講繪本故事,聊聊天,倒推算出孩子的睡覺時間為21:00。

21:00——6:00剛好9個小時。

  • 克服自己晚睡的困難

我遇到很多家長說,那麼早,我經常熬夜,有的是工作加班,有的是打麻將,各式各樣的原因,自己早上就很困起不來。

家長每天工作都很辛苦,每天下班回家還要做飯、看孩子做作業,甚至還要在家裡加班,確實很辛苦,不過,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僅可以成為孩子榜樣,也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可以保持健康。

每晚飯後可以和孩子做做運動,提高自己的身體機能以及精力。

做好時間管理,改掉拖延症。

  • 和孩子討論約定作息時間和流程

很多家長都沒有和孩子討論和決定一件事情的習慣,習慣了命令要求,試一試開個家庭會議討論,之後你會愛上這種形式,既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還讓孩子可以獨立思考,孩子也更願意遵守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

把討論的主題明確,問孩子為什麼早上起不來?孩子會說因為沒睡夠?孩子可能會說昨晚睡太晚了等原因,這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助你,你自己有什麼想法?父母也可以說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以把這些辦法用紙寫下來,打架都在上面簽字,在家裡布置一塊公約的板塊,把它貼好,大家都按照這個去執行。

  • 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以上這麼做,只是一個開始,還會遇到一些問題:

調整作息後,孩子睡不着,還是恢復了之前的樣子。

家長控制不住發火了,情況又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孩子還是慢吞吞,又得遲到。

孩子做不好,還是我來幫她做吧。

......

首先,要放平心態,養育孩子總是沒有那麼簡單的,遇到問題我們就去想辦法解決,但是不要以當下通過發泄情緒來解決,有些事可以在晚飯後的空餘時間再來處理。

其次,要引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不要替他着急,所以如果遲到了,讓孩子自己去承擔遲到的後果,來不及吃早餐就餓一頓,畢竟餓一頓兩頓,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會有影響,讓孩子從經驗中學習。

再者,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使用不同語言去引導,比如日本媽媽對4歲的若松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要有耐心,要多練習,事情剛開始的時候也許不會一下子好起來,或許比之前更糟糕,只要我們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去練習,有一天你會驚喜對發現孩子的改變。

你就再也不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着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蓮,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着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文|吳鉤隨筆很多家長會陷入兩個極端:一個是把孩子當提線木偶,事事包辦;一個是“過早放手”,什麼都讓孩子自己決定。可事實是——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有主見、有方向、有判斷力,但不是讓他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獨自面對人生風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近日,鉛中毒話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作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屬元素,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最應關注的有毒化學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鉛?鉛中毒距離我們有多遠?如何防範潛在的鉛暴露風險?潮新聞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吳秀靜。“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較高鉛含量,長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