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雞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這兩種媽媽

2021年04月20日22:56:24 育兒 1794

上次直播,一位媽媽問我:

“真心媽媽,你老勸我們不要雞娃,那你一定是佛系媽媽吧?”

我想了想,我確實不雞娃,但怎麼就佛系了呢?

孩子出生之前,我就看了好幾十本育兒、家教書,孩子出生十幾年,那些書幾乎擴展到了我書桌背後整面牆的書架;我和真心爸爸倆人關起門來討論如何帶好孩子,累計花費了數千個小時;我們陪孩子聊天,帶孩子旅行,跟孩子討論各種各樣的話題;從孩子還是小嬰兒起,就摸索引導他們自主閱讀的方法,把他們培養成了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超強的孩子……

我們只是不陪孩子寫作業,不花費無數時間“讀書給孩子聽”,不送孩子做這樣那樣的啟蒙、培優、補習、強化,不逼着他們非得具備某項“拿得出手”的才藝而已。

這樣要是敢叫“佛系”,恐怕得被認為帶娃就該雲淡風輕的媽媽們給踢出佛系媽媽群吧?

不雞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這兩種媽媽 - 天天要聞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媽媽們在網絡上就自動被分成了雞娃媽媽(或者叫雞血媽媽)和佛系媽媽兩大陣營,如果你不雞娃,那你一定就是佛系媽媽,如果你不“佛”,那就一定是雞娃媽媽。

流行的標籤確實為人們提供了很方便的表達,很多人也喜歡用這樣的表達,但卻很少想到,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正在被這些流行語給大大簡化?自己的思考深度,是否也正在被它們給“削薄”?

世界上當然不只有“雞娃”和“佛系”兩種媽媽,養育孩子如此複雜的工作,也不是只要在“高壓”和“放養”兩種方案中選擇其一,就能高枕無憂或者心安理得。

事實上,更多找到了“勝任感”的媽媽,是既不盲目雞娃,也不追求佛系的,她們只是很努力地讓自己具備更強的“做媽媽的能力”,然後自然地在孩子身上獲得了努力的成果。

不雞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這兩種媽媽 - 天天要聞

那麼,做媽媽的能力從哪裡來呢?我想,來源可能有三個:

其一,紮實、長久的學習。

任何一種高超的職業技能,都離不開足夠紮實、足夠長久的學習。做媽媽也是。

只看一本書、只學一年半載,成不了勝任的媽媽。但如果你能認認真真地看上十本八本甚至更多重要的家庭教育著作,如果在孩子出生前直到他們長大離家,一直在提升自己做媽媽的能力,想要不勝任,想要分分鐘抓狂,恐怕也很難。

你會很篤定地知道,自己做什麼,才能幫助孩子發展能力,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具備更健康、完整的人格,也知道雞娃和佛系,都不是最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的教養方式。

其二,“成功做好自己”的經歷。

在媽媽角色之外,我們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得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媽媽。

有“成功做好自己”的經歷,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是如何成長、如何具備某方面能力、如何變得更自信、更幸福的,也會知道,哪些因素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負面作用。

你會把這些認知和經驗,自然地用於育兒和家庭教育工作,能夠理性選擇自己的教養方式,也會謹慎地避開可能遭遇的“深坑”。

如果連“做好自己”都做不到,我們又如何敢確信,自己選擇的教養方式,比如雞娃,比如放養,或者某種其他方式,就一定能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更好的人生呢?

這事,恐怕相當於你給孩子找了個游泳教練,而那個人自己都不會游泳。

其三,不斷調試的育兒實踐。

做到能紮實長久地學習、能“成功做好自己”還不夠,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媽媽,在這樁工作上,經驗還遠遠不足,一定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得不做個磕磕絆絆的“新手”,即便過了新手期,也還會不斷遇到新問題、新挑戰。除了持續進行自己的實踐,我們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當然,只埋頭實踐也遠遠不夠,因為你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在某段時間,因為各種原因,採用了完全錯誤的方式,而在育兒這件事上,長時間堅持錯誤做法,是很可怕的——你沒有辦法重來。

所以,我們得在實踐中學會覺察錯誤,然後及時調試。

比如,你發現自己越來越急躁、越來越不快樂,一定得及時覺察,有些地方出了問題;你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安、越來越沮喪,也一定得及時反省,是不是自己用錯了方法。

我遇到太多媽媽,都缺乏覺察和調試的能力——她們更喜歡一條道走到黑地去管教孩子,同時無比堅信自己一定做得很對。

不雞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這兩種媽媽 - 天天要聞

我想,每一位在提升“做媽媽的能力”上下足了功夫的媽媽,都會對“雞娃媽媽/雞血媽媽”和“佛系媽媽”的標籤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她知道,如此簡單的二選一,簡直形同兒戲。


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專註育兒話題,陪伴父母成長

兩孩爸媽,家教育兒研究者,終身學習的斜杠中年,只論實相,不煲雞湯,提供幫助,不賣焦慮。已出版《育兒基本》《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各大網店及實體書店有售。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 天天要聞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生活老師是學生校園生活的溫暖陪伴者。今(23)日,上游新聞“陽光心橋”聯合重慶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沁一心理走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用一場公益講座,為該校的生活老師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心理健康課,共同守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周紫薇在為生活老師們上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 天天要聞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5月23日,董明珠與孟羽童同框直播,回應了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的問題。董明珠稱:“羽童其實還是讓我挺感動的,格力有明確規定離開以後再回來是不可能的。”董明珠表示孟羽童還要出去讀一年書,回來再說,並邀請孟羽童隨時回來參與直播,稱孟羽童對格力有感情,就是“孩子太小,太年輕”。此外,董明珠還談起了和孟羽童重新...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 天天要聞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文/婷媽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摔了一跤,全家立刻圍上去噓寒問暖;班級競選失敗,家長轉頭就向老師“討說法”。 現在的孩子,在成長路上幾乎沒遇過什麼坎坷,一路“順風順水”。可仔細想....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 天天要聞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市民王先生家最近剛添了小寶寶。產婦和孩子還沒出院,王先生就在“隨申辦市民雲”移動端收到了一條消息,提醒可以給寶寶參加本市城鄉居民醫保了。他通過“隨申辦”頁面引導,勾選“確認參保”並選擇家庭共濟組網功能,動動手指就完成了新生兒的居保參保流程。第二天,他收到消息推送,顯示新生兒居保賬戶已開通。“這幾天一...
寧波一幼兒園被曝捆綁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實處理 - 天天要聞

寧波一幼兒園被曝捆綁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實處理

極目新聞記者 張奇近日,有網友在社交網站發帖反映,浙江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有教師使用工具長期捆綁一孩童,家長查看監控後發現此事。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東城園區(圖源:園方公眾號)5月23日,寧波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被舉報的是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東城園區,寧波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相關...
@新手爸媽,這件事“零跑動”了!上海醫保推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 - 天天要聞

@新手爸媽,這件事“零跑動”了!上海醫保推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

在上海,剛出生的寶寶,也可“即刻”參保,父母還不用為此“來回跑動”。記者今從上海醫保局獲悉,上海醫保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新生兒父母僅需在手機通過“隨申辦”操作,即可為孩子完成本市城鄉居保參保,全程“零跑動”。該“免申辦”事項上線應用至今,本市已有881名新生兒成功建賬。市民王先生家最近新...
新生兒多久開始攢肚?記住這3個信號,媽媽不用太慌張 - 天天要聞

新生兒多久開始攢肚?記住這3個信號,媽媽不用太慌張

撰文:曉雯寶寶的小肚子鼓鼓的,是不是在"攢肚"?這可是新手爸媽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讓無數家長抓狂的話題。你家寶寶幾天沒拉臭臭了?3天?5天?還是更久? 先別急着翻育兒百科或者瘋狂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