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來不及憂傷

文|徐玉霞

塵世浮華,往事如煙。清明時節,感慨萬千……

在來到親人墓碑前站立的那一刻,心中陡然湧出許多悲涼——人生竟然就這麼如夢如幻,先人的音容笑貌浮現眼前,匆匆忙忙幾十載,這一切恍若就在昨天。那份失去親人的痛楚永遠地定格在了生命的年輪里,很多時候會帶給我對人生的思考,可以作為前車之鑒進行鞭策,也可以作為人生寶典加以傳承。

儘管先人早已靜靜躺在那裡,可那個地方卻成了我們永遠的牽念,特別的日子,我們都要前去告慰和祭奠,那份幾世修來的緣分,卻在今世里斷盡。只有手捧最美的鮮花,告慰着先人,慰藉着自己那顆傷痛的心。

親人的離開讓人生倍感孤單,那份內心永遠的傷痛時時會入侵夢境,常常會淚濕枕邊,使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真諦,於是更加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珍惜身邊每一個還健在的親人。在經歷了失去親人的悲傷之後,內心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樂,才會更加懂得生命的價值,會對很多以前看似重要的事情開始變得寧靜淡泊,人生對於我們有着重要意義的只有我們的生命:“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就這樣感慨着人生的短暫,悲憫着失去親人的痛楚,很多時候會在自己內心默默與親人對話,在遇到生活磨難的時候,更加懷念自己的親人,更加期待着親人的安慰,於是不自覺間會淚眼矇矓,無論走過多少年,內心裡那份深切的思念總是縈繞心頭——悲悲切切、纏纏綿綿。

“子欲孝而親不在。”這樣的境地,也給我們的人生留下太多遺憾,無論生活的酸甜苦辣還是人生的坎坷與平坦,內心總會與先人相守。“身之髮膚,受之父母。”對父母的感恩來自於生命的給予,更來自於人生的教誨,父母定格了我們對於人生的全部意義——善惡的界定、成就了理想與抱負的起點。

走過失去親人痛苦的陰霾,把自己的心靈從傷痛的深淵裡解救出來,真的是那麼漫長,那段不能自拔的人生歷程給予我們太多沉淪,也會因此更加成熟,更加淡定,會對人生加以梳理,重新整合生命的意義!

只願先人在這個季節里擁有更多鮮花,在天堂里擁有更多幸福與快樂。就讓我們在清明節這一天來到他們墳前鞠一捧熱土,獻一束鮮花,送上最美好的祝願,何必再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感重來!

人生來不及太多傷感,來不及更多的卿卿我我,來不及看盡所有風景,甚至來不及說一聲再見。

一切恍若就在昨天。

(本文作者為沂南縣高級教師,2022年發表散文集《時光》)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