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過六十,我們不再年輕,但是依舊年輕。
老去的是我們的身體,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生活,保持一個年輕的心態。那麼即使你已經60多歲了,依舊可以充滿活力。
六十之後,餘生的每一天都要珍惜,要珍惜身邊人,珍惜生命。
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揮霍無度,不是睡覺養生,也不是唱歌跳舞,而是要調整好心態,讓自己的生活,處於最舒服的狀態。
人過六十才明白,惜命的“最佳方式”:三事不想,遠離三人
一、三事不想
01、不去想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為什麼很多人活到60歲之後,依然每天很苦惱,悶悶不樂,整個人也開心不起來。
其實本質上就是他們的慾望得不到滿足,覺得自己配得上擁有更好的生活,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住大房子,常年出去旅遊,出手闊綽,就覺得自己也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
但是我們要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你目前能夠擁有的財富水平,也就是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夠做到的事情。至於你能力之外的事情,想太多也沒有用,只會自找苦惱。
02、不去想“人老了”這件事,忘掉年齡。
一個朋友今年已經63歲了,經常聽他掛在口頭的一句話就是——“唉,人老了,不中用咯”。
我這個朋友是一名國企的退休員工,每個月退休金不低,生活質量也還可以,有房有車,但是他卻整天在想年齡的事情,覺得自己已經老了,不中用了,經常鬱鬱寡歡。
其實這是一種很悲觀的想法,人一旦被一種悲觀的想法束縛,生活就會過得很苦惱。
是的,每個人都將終將會老去,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尊重規律,但是切勿被自己年齡束縛。
即使人老了,我們依舊可以保持一個年輕的心態,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
人老了,我們依舊可以去追尋自己喜歡的生活,不能沒有了夢想。
人老了,我們依舊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依舊要把每一天過得充實豐富。
03、不去想自己後悔的事情。
有句俗話這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為何說人到老年,不適合讀三國呢?
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充滿了各種心智謀略、爾虞我詐。如果60歲後還喜歡讀三國,那麼看到書中這些高深的計謀,會聯想到自己年輕的時候,為何不用這些謀略,獲得更好的生活,會心生悔恨。
所以人老了,還是不要想令自己後悔的事情,不要再去糾結於過去了,很多事情已經成為了回憶,你再去糾結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人生怎麼可能一帆風順,有得有失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終究會錯過什麼,但是也終究會得到屬於我們的東西,把握當下,才是最應該做的。
二、遠離哪三類人呢?
01、遠離看不起我們的人。
現在這個社會,人心複雜,很多人都是嫌貧愛富,愛看不起人。他們自認為生活過得比你優越,跟你不是一個層級的,俗話說就是:“狗眼看人低”。
這些人只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情緒,不能夠提供給我們任何實際上的價值。
所以,我們要遠離這些看不起我們的人,我們也不去在意他們一些看法和言論,不受影響,不去攀比,做好自己就行了。
02、遠離品德不好、素質低下的人。
人老了,要有屬於自己的交際圈子,但是不是什麼人都值得往來,盡量遠離一些品德不好、素質低下的人。
品德不好的人,往往不會注重自己的言行,說話很粗魯,出言不遜,經常會得罪人。在社會上也經常不守規矩,容易惹來各種各樣的麻煩。少跟這些人接觸,也是為了不受其影響。
03、遠離賭性太重的人。
賭性太重的人,往往都是比較貪婪,什麼都想要得多,處處想着佔人便宜,他們不願意安分守己打一份工,喜歡做一些冒險的投資和創業。
曾經就有一個親戚,我在老家,他在珠三角發展,曾經借給他不少錢,後來才知道他投入了很多去創業、炒股,人生大起大落,賺錢的時候風生水起,出行做豪車,出入高檔會所。
虧錢的時候,負債纍纍,到處躲起來躲避債主,現在借給他的錢,也基本打了水漂,人也聯繫不上。
所以,人過七十,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存款就是我們的老底,不要輕易借出去,借出去容易要回來難於登天,要遠離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