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逆潮的聲音

楔子

上周參加了一個行業會議,是關於時下最流行的話題,聽着大多數人反覆強調的時下潮流的聲音,有一些人云亦云之感,便不覺得新鮮和激動,更不會有太多的興趣,繼續專註的聽這些內容,總時不時會走神,雲遊天際去了。

然而閉門的會議,總不會讓人太過失望。在會議的後半段之中,幾位演講者並沒有順勢而為,反而講出了逆潮流的聲音,雖不反對潮流,卻與時下最流行的觀點迥異,而且從邏輯推理的角度,講出了自己的觀點。不失為當下潮流的一種叛逆,也是理性人在當下的清醒。

聽完之後,深表贊同,而且樂於聽見這樣逆潮的聲音,打破大潮之下人云亦云的芸芸眾生。

逆潮

假如潮水完全朝着一個方向,而沒有觸達海灘和懸崖,或許可以輕易地一波推着一波,向前奔涌而去。只可惜,潮水並不會如此輕而易舉,往往是在海灘、暗礁、懸崖的阻擋下,並非停在原地,而是形成逆潮水而流,慢慢退去。如果可以研究,每一粒潮水,大抵也是兩種力量作用下的狀態,順勢向前翻滾的波浪,逆勢迴流回來反向的阻力,形成波光粼粼的海面吧。

同樣,無論是社會還是科學,總需要在大勢所趨之下,有一些逆潮的聲音,而且他們很可能是在拯救,而非阻攔。這一點,假如不能認識到,那便是極容易被浪潮裹挾,成為人云亦云的洪流之音。假如沒有人獨具一格的提出獨特見解,我們不會覺得這是問題,而這樣的獨特見解,往往是抓住了本質,而且是逆潮的聲音。

比如:時下最熱門的大語言模型(類似ChatGPT),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令人驚呼的時刻,改變未來的時刻,即便是帶有危險和安全意識的認識,也不過是潮流之下,繼續推動發展的助力者。對於我這樣的人而言,即便不擅長順勢而為,卻也難免裹挾前行。而當我聽到一種逆潮之音,本質是生成式,而非大語言模型時,我是被這樣獨特的見解所吸引,而且快速表現出贊同的傾向。

當然,我不是說這樣的逆潮觀點就是正確的、客觀的,當然也不應該說當下的潮流觀點是錯誤的、經不起推敲的。而是它們都應該存在,就像是逆潮之水仍然是海水。而我之所以被吸引,實在是當下這樣的聲音太少,獨具一格的觀點和思考太少,很容易就陷入到潮流觀點之中,淹沒了。

另外,我不是非要逆勢而行的那種偏執狂,而是有思考、有邏輯推導、有客觀現實、並且圍繞現實問題不斷推進這種觀點的行動,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逆潮觀點。不像現實情況下,那些胡攪蠻纏,無理也要佔三分的反對者。

因此,我們需要聽一下逆潮之音,無論多麼違和,甚至是激烈的反對,即便感覺是天崩地裂,也應該接納。否則,我們能看到的不過都是洪流的泥沙俱下,而無法真正看清,或者看到那些暗流涌動之下,還有真實存在的事物。

可惜,每每聽到那些不悅耳的聲音,總會令人不悅,或者讓一些堅定的擁躉們口誅筆伐,這才是最讓人感覺危險之處。

總結

逆潮之音可以稱之為互補性,是對主流趨勢和方向的補充,這樣的聲音,應當多一些,才能讓大家時刻提醒自己,不成為人云亦云的芸芸眾生,而是具有一些邏輯判斷、獨立思考的個體。

我這個人,隨着年齡越大,變得越來越膽小,生怕自己做出的一些決定是錯誤的,自己的選擇是誤入歧途,很需要一些不一樣的看法,能夠提醒自己。也許,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被這樣的事情所吸引,也會很快表示贊同吧。

推薦閱讀

----大多數人都說好的文章----

關注我

點擊關注,持續更新;

或者微信公眾號搜索:TickTock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