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在意你的人,就那麼幾個

梁曉聲在《人世間》中寫道:“走的越遠,見識越多,認識的人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人這一輩子,你真正在意的同時,又在意你的人就那麼幾個,這幾個人就是你的全世界。三兩知己,愛人在側,父母康健,聽起來平淡無奇,但已經是中等偏上的答卷了。”

人生就是一場漸行漸遠漸無書的過程,這一路上無非就是遇見,然後離別,沒有誰能夠陪誰一輩子,人間更沒有永遠。

人生路上,面對悲歡離合,也會讓自己知道,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能夠陪自己走過一程的人,已經是我們的幸運了。

而其他的人,只是路過我們的生命,都是彼此之間匆匆的過客,而只有幾個人,或許能夠走入我們的生命合生活之中,在時間的長河裡,大浪淘沙,沉澱下來,能夠真心對待,才是我們生命中應該留下,最應該在意和感恩的人。

人這一生,總是在前半生去認識很多的人,總覺得朋友多了就是一種財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路更好走,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也有人幫助。

但是,當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之後,就會感覺無奈,因為每個人都不可能跟你想的一樣,能夠與你靈魂相近的除了自己,沒有幾個人。

只有在自己經受困難,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才會知道,很多人都是錦上添花,很少有雪中送炭的。

當自己獨自走過一段艱難的時光,就會發現,真正在意我們和我們在意的人,就那麼幾個人,這也就構成了我們的全世界。

王小波說:“人在年輕時,覺得到處都是人,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

年輕的時候,喜歡熱鬧,也喜歡交朋友,看上去朋友很多,不過也都是泛泛之交,只有到了一定年紀,才會明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當你到了一定年紀,獨自走在熱鬧人群中,你會發現,那些繁華是屬於年輕人的,燈紅酒綠,誘惑浮華,這都是他們應該經歷的,而我們擁有的只剩下孤獨。

當一個人活的通透了,也就慢慢懂得了,別人的世界再精彩,那也是別人的,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余華說:“我不再裝模作樣總有很多朋友,回到孤獨中去,以真正的我開始獨自生活。”

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就會讓自己回歸自己,喜歡真誠和真實的人和事,主動篩選,留下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雖然就那麼幾個人,但是,這才是自己人生中真正的財富。

人與人之間無論平時關係怎麼好,到了關鍵時候需要的是真心以待,也是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歲月的沉澱,然後才能看見彼此的真情。

當我們半生走過,別人選擇我們,我們過濾別人,就這樣,真正能夠走入我們生命的,在意我們的人,真的沒有幾個。

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友誼和感情,是需要相互理解和付出,包容和呵護的,如果有一方覺得不舒服,這種感情也不會長遠。

再有,只有那些三觀相同,靈魂相近,或是親情維繫的關係,才能夠長久。

人生得一知己,也是很滿足的事情了,如果有人能夠一直陪伴着你,不離不棄,那麼這個人除了是你的父母,若是另有其人,那麼,擁有便是自己的福氣了。

當我們看透了人情世故,懂得了人性冷淡之後,也就看清了身邊的人,知道誰才是真正在意自己的人。

只有經歷了生活的挫折,人生的沉浮,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時間的沉澱之後,如果還有三兩知己,一個始終陪伴你的愛人,父母的身體健康,其實就已經是中等偏上的答卷了,更是一種人生幸福了。

所以,隨着時光的流逝,歲月變遷,漸行漸遠的人很多,而能夠心甘情願留下來陪你的人,就是你應該珍惜和感恩的人。

尤其是要好好對待身邊的人,只有他們才是最真的擁有,感恩那些能夠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的人,並且一直默默支持你的人,還有不離不棄,無怨無悔給你溫暖和愛的人。

餘生,好好對待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現在還能夠留在你身邊的人,都是你的恩人。

若是現在還能擁有三兩知己,愛人在側,父母康健,那就是自己做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