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時間讀書,強烈建議你做這件事!

每個人,每天都是24個小時。

每天都在做不同的事,究竟怎樣才能算過好一天,決定於做成了什麼,而不是做了什麼。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並不在於出身與努力的程度,我不是說出身和努力沒用,而是想說在沒有好出身的情況下,需要靠努力;

沒有時間的情況下,又要做什麼才能盡量減少與別人的差距呢?

我覺得就是要善於利用零散的時間

聽書我一開始非常抵觸,我覺得聽書並不是得到知識的一手途徑,聽過就過了,並不能在腦海中形成系統,那在之後就沒法調用。

直到短時間我接觸了某宇宙,之後又接觸了某拉雅等軟件,在其中聽了一些課程和故事,主要是財經、法律課程以及真人自述的故事,我才改變了我之前幼稚的想法。

只要是真的在攝取知識,途徑並不重要

就像學外語的時候,老師經常強調的語境是一個道理。

在耳朵邊總有些外語,零星的也能聽進去幾句,不知不覺就能沉浸其中。

之前聽過一個笑話,有一名網友說自己有幾盤英語磁帶,他在刷碗的時候聽、洗澡的時候聽、吃飯的時候也聽,後來參加了一個英語考試,結果只得了8分。

後來才知道自己考的是雅思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我認可一個觀點:去做總是有用的!

不論途徑、不論方式,只要去做,只要沉浸!

就像聽書這件事,明明我不認可,可在去做之後,才發現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

不知不覺之間我了解了經濟領域的“理性人考慮邊際量”原理,還了解了心理學領域的“登門檻效應”。

不僅如此,聽過陌生人講述自己的經歷,我好像明白了什麼事“見微知著”,也更有同理心了。

這些都是聽書帶給我的進步。

我在坐公交時聽書、做家務時聽書、洗澡的時候也外放着,使我自己總沉浸在這樣的“語境”之中。

我發現我好像了解了一些職場中很實用的應對法,也了解了不同視角下的案件解讀,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

總之,貌似生活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中。所以我將這個方式分享給你,真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加油朋友們!#頭條文章養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