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康之後,真正拼自愈力的時刻到了!


從來沒有想到過,有那麼一天,得了病要一個人躺在床上,無助的忍受痛苦的煎熬,沒

有葯吃,沒人問候,只聽得到空氣中體溫在迅速上升的聲音,似乎要燃燒整個身體。


這是網上最熱議的話題,大概陽過的人都經歷過,那種沒有希望,沒有結束,沒有清醒的混沌狀態。


有的人很快就恢復了,有的人卻很快成了兩道杠青年。


同在一片天空下,為什麼會有如此差別呢?


經過後疫情時代的人們,考驗自愈力的時刻到了。


自愈力強大的人,無論經歷怎樣的人生風波,都會挺過去,反之,會被社會淘汰。


01、快速恢復健康,拼的是身體的自愈力


白鹿原》有句話:

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就會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


網上看到一個新聞:

杭州一個家庭,大人全陽了,只有三年級的兒子,和讀幼兒園的女兒還健康。

沒想到,三年級的兒子,卻在一瞬間突然長大了。


昨天還和妹妹為了爭搶玩具吵架,知道父母全中招之後,非常淡定的,主動承擔起了天選做飯人的角色。


每天一日三餐的照顧父母。

有時,父母就隔着廚房的門,指揮炒菜的步驟。

並且,兩個孩子也變得特別乖巧聽話。

自主的完成網課,並完成作業。


所以,生活中的磨難是讓人快速成長的最好辦法。

只有真切的體難過生活的艱辛,才會珍惜每一天的時光。

每個人的內心都藏着一片不被發現的強大地段,只等着合適的機會去觸碰它的開關。

19世紀,出生於法國農民家庭的米勒,年少時很喜歡畫畫。

可是他不喜歡老師的傳授的藝術風格。毅然離開老師,去巴黎尋找出路。


開始,他只能在巴黎以畫裸體畫度日,最終他感到這是對藝術的褻瀆,可是他畫的其他題材

的畫也賣不出去。也曾陷入絕望和苦惱中。

為了生存,他離開了繁華的巴黎,住到鄉下。

在鄉下,雖然貧窮,生活艱難。

但是親切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

他忍受着寂寞和貧困的日子,終於創作出《播種者》等一系列名畫。

人自身的自愈力,都是通過生活的歷練才迸發出來的。


生活中的坎坷對堅強的人來說是一次考驗,對脆弱的人來說是一次磨難。


堅強的人經過考驗會增加智慧,產生自愈力;

脆弱的人面對打擊只會一蹶不振,選擇放棄。



02、快速擺脫負能量,拼的是情緒的自愈力


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味的沉浸在過去的困難中不難自拔。


魯迅在《祝福》中那個家喻戶曉的祥林嫂,就是一位困在負能量里不能走出去的悲情人物。最終只能帶着對社會的不滿,對生活的怨恨離去。


舊時代的背景下,像祥林嫂那樣的悲情婦女有很多,但是她們能夠憑藉內心的自愈力走出痛苦,接受新的生活。


近代就有一位傳奇婦女,她雖然幼年時被迫纏足,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她對美好生

活的嚮往和追求。



她就是葛健豪。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縣。


16歲時,葛健豪奉父母之命與蔡壽嵩之子蔡蓉峰結婚,嫁到雙峰縣永豐鎮。


她不甘心平凡的度過一生,將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僅讓他們接受新式教


育,還讓他們走出大山到長沙求學。


當時,葛健豪極力倡導男女平等,她堅決不準給家裡的女孩子裹腳。


為避免丈夫將女兒賣給人家做童養媳,葛健豪居然連夜讓兒子帶着當時年僅14


歲的蔡暢逃離家鄉。


不久,葛健豪也來到長沙,走出了她擺脫自身命運的第一步。


40多歲的葛健豪,在長沙開始了她全新的生活。


舊社會的制度下,一位裹足的婦女,竟然做出了讓社會為之驚訝的事情。


她是中國第一位赴歐留學的裹足婦女,並創辦了女子職業學校



葛健豪養育三男三女,大兒子和二女兒早亡。


三子蔡和森、兒媳向警予、女兒蔡暢和女婿李富春是革命家。


《生命時報》就曾刊登過一個觀點:從某種程度來說,醫生治病,只是激發人體的自愈力,最終治好疾病的,不是葯,而是人們自己。


走出壞情緒的圈子,打開內心的世界,才會發現治癒自己的良方。

真正的自愈力,來自最黑暗的時刻,來自最強大的內心。



03、增強自愈力的幾個方法


首先:自己創造機會

德國音樂大師巴赫,他9歲時就失去了母親,第二年又失去了父親,成了一個孤兒。

因為沒有路費,拜師求藝,還想學習名家名曲,想借他哥哥的曲譜。

哥哥不同意,他偷偷抄曲譜,持續了半年。

雖然哥哥不支持他學音樂,可他對音樂的追求一直在內心裡蠢蠢欲動。他喜歡音樂的夢想成為了他獨自的秘密,甚至達到了自愈的作用。

他不被哥哥的為難所後退,仍然創造機會,最終成為音樂大師。

困難中創造機會的同時也是在增加自愈力的力量。

其次:身體的病痛,只會激勵前進的步伐

華羅庚從小就因貧困而為父親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任。

他有空的時候,借了幾本數學書,用五年時間自學高中三年級和大學一年級的所有數學課程。

可是在他18歲的時候,不幸感染了傷寒。

幸運的是,家人的細心照顧挽救了他的生命,但他卻成了終身殘疾。

在中學老師的照顧下,華羅庚在這所中學做了一名兼職工人。

他一有空就學習,忘記了經常疼痛的左腿。

每個人生,都會遇到病痛的折磨。能夠把它們拋在九宵雲外,搞研究。

是一種對愛好的不放棄。

這種不放棄的精神也暗中自愈了,身體的不健全。

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健全。

堅強的自愈力不僅可彌補身體的殘缺,也增加了自信的力量!

再者:生活的貧窮,還有另一面的積極作用

在埃塞俄比亞阿魯什高原的一個村莊,一個小男孩因貧窮只能赤腳跑去上學,還要把課本夾在腋下帶回家。

每天10公里。

最終,男孩在世界長跑比賽中打破了15次世界紀錄,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好的長跑運動員。

他,就是海爾格布雷西拉西耶。

由於當年經常夾着書本跑步,以至他在後來的比賽時,一隻胳膊總要比另一隻抬得要稍高一些,而且更貼近於身體——依然保留着少時夾着課本跑步的姿勢。

不要被暫時的困難嚇倒,也許它只是考驗你前進路上的一道試題,做對了,就拿到了下一站的車票。

最後:堅持,是自愈自己最強大的武器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想做大作家、用筆杆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

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交不起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

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的夢想。

他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抓緊時間學習。

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

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

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

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

面對一切困難能走過去,就在無形中樹立的堅強的自愈力。



04、經歷過病毒肆虐的冬天,迎來春天的人們,一定會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春天。



那麼,此後的歲月里,這些生活中的無常會充滿在人生里,甚至成為不打招呼就來做客的朋友。


變化與穩定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不測與平安不知道哪一個會光臨。




在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後現代,內心的強大和自愈力顯得猶為重要。


只有自己才是治癒人生的醫生。

強大的精神內涵是自愈力的良藥。


不管風雨兼程,前進的步伐不能停下,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曾經走過那無人問津,獨自一人對抗小奧的日子,一切困難都是浮雲。


沒有走不完的嚴寒,沒有不開花的春天。


往後餘生,願你我都相信自愈力的力量,堅不可摧 !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