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串門,也不喜歡別人來自己家,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文/時光了了

人各有其性,各有其追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思想、發展。

與別人打交道,重在讀懂這個人的內心想法,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主動性。

要知道,無論是升華雙方感情,還是防備別人的加害,都需要一定的主動性。

現如今這個世界上的人,皆戴着一層面具在這個社會上行走,不會有誰一開始就將自己的本性暴露,這已經形成了一種規則。

防人之心也在於掩蓋自己,唯有經過時間的洗禮,人與人之間才能相互認可、信任。

所以,生存於社會,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

有句話叫“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你聽到的都是別人讓你聽到的”。

人們總是主動地將自己好的一面示人,而藏起壞的一面,畢竟誰都想給別人留下一個不錯的第一印象,以便在日後的交往中給自己謀取更多的福利。

可與人交往必然是全方位地接受對方,欣賞好的一面,包容壞的一面。

你藏起來的一面,早晚有一天會被人發現,到那個時候再來解釋就顯得晚了一些。

所以,不如一開始就按照自己的心意活着,減少非必要的人際往來,簡化自己的社交關係,這樣自己活得輕鬆,也不會給別人造成困擾。

孤獨是一個人對抗生活重壓的一種表徵,有的人喜於孤獨,甚至成了孤僻,成天都活在自己的屋子裡,可以說是“足不出戶”。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不喜歡串門,也不喜歡別人來自己家,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孤僻自封,享受孤獨

不得不說,有部分人是享受於孤獨的,喜歡一個人做事,喜歡一個人生活,在那些喜歡熱鬧的人眼裡,這樣的生活實在是一種煎熬。

對於普通人來說,去別人家拜訪,或者別人來自己家串門,是一種聯絡感情的方式,雖然這個過程中免不了,各種人情禮物,但也必然是要去做的。

孤僻的人會相對抗拒這樣的迎來送往,他們不喜歡去別人家串門,同樣不喜歡別人來自己家打擾,一來不喜歡各種各樣的人情世故,不喜歡逢迎別人,同樣也不願意別人來“送人情”,畢竟人情難還。

孤獨是可以被享受的,喜歡獨處也不是沒有好不,可以遠離世俗塵囂,可以不去考慮那些人情世故,不用去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一個人生活着實自在,想做什麼便做什麼,不用勞心費神地考慮別人。

既然是一個人,那麼便不存在自私一說,因為沒有旁人在身邊,自私便沒有體現之處。

嚮往自由,不入繁雜

嚮往自由的人,希望自己能過上無拘無束的生活,而不去墜入世俗的繁雜。

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思想完全一致的人,與其去尋找那個同樣嚮往自由的另一半,倒不如自己一個人出發,追求自由、嚮往放蕩不羈的生活,這類人同樣不喜歡紛繁錯雜的人情世故。

不得不說當今社會關於“人情世故”的重視,甚至可以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圓滑的人確實能很好地在這個社會上發展,然而沒有誰會真心想去逢迎別人,費心費力,又還要小心翼翼。

不喜歡不代表不去做,即便有時候再是討厭串門、接待,還是得硬着頭皮招待。

有的人寧願花更多地錢在外面訂酒店訂房間,也不想別人來家裡攪擾,這類人將自己家當成了完全獨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希望別人踏足。

在他們眼中,自由散漫屬於自己,人情世故一直屬於外人。

過好自己,簡化生活

人在很多時候都是被逼着入了這個繁雜的社會,要去面對各種壓力,對抗種種風浪,在不知不覺中將生活過得複雜了起來。

人情世故越多,人就活得越累,聰明的人都懂得慢慢簡化自己的生活,免去那些不必要的來來往往,從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起來,也更加有方向。

雖說,人情的迎來送往,物質上大概是對等的,今天你送來一箱牛奶,明天我便送去一袋水果。

然而,這其中的心思卻有很多,比如送什麼樣的牛奶,又比如買的水果要多少,對方愛不愛吃,要考慮的東西比較多。

杜絕無效社交,是簡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其中一點就是免去那些請客、拜訪。

要知道,無論是將別人請來家中,還是去拜訪對方,都需要一定的準備,雖說這並不是很難,但積累起來也是生活上的一種負擔。

發展到一定階段,就不必有那麼多人情世故,該擯棄的就要擯棄,自己活得輕鬆最重要。

時光情感課堂:

串門拜訪是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

但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原則,不喜歡串門的人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生活智慧,有的人覺得人情很重要,有的人則不以為意。

獨自生活也是一種態度,不去參與那些聚會、飯局,也不去與各種人打交道,生活會變得很簡單很自然,這樣的生活同樣值得擁有。

然而,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種“孤獨”,生活總會讓你去面對種種社交。

不論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並接納這種生活方式可能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的影響就好。

簡而言之,悅納自我,隨心自在,一切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