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凡事多從自身找原因,心會更快樂

生活中,總是有些人喜歡滔滔不絕,這家長,那家短,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家到底是什麼樣,更沒有反思過自己所說的那些話,真是聽了讓人心煩。


偶爾寒暄、閑聊一番,也未嘗不過,只是在談論事情的時候,少些八卦、戴着‘有色眼鏡’看人,因為有一句話能更好地說明結果:言多必失



格言聯璧》中寫道:“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意思是:一個人獨自靜坐時,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和他人閑聊時,不要說人閑話。


這是一種修鍊的心懷,也是一種豁達的態度。那些時常能夠反思自己的人,相信也是一個踏實穩重的人,他懂得“向內”去修鍊自己,鑄就更堅實的人生城堡。


而那些閑談、論人非的人,莫不是帶有某種目的去訴說,要麼是說他人的不是,要麼是烘托自己的好,甚至把自己不懷好心的“把戲”強塞進去,當面笑哈哈,背後捅刀子,真是讓人可怕、可惡。


所以,閑談時,不要去議論別人的是是非非,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你不希望自己被別人窺探議論,別人也不希望你的指指點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和他人相處發生矛盾,甚至衝突時,不要總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應該先反省下自己,從自身找原因,就會緩解矛盾,增進感情。


多記人好,少記人錯;看人長處,記人恩情,才能遠離紛爭和煩惱。


人心都是相互的,你怎樣待人,他人就怎樣待你,很多時候,你主動認錯,別人就會握手言和;你大度寬容,別人也會體諒包容。


想想我們身邊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大多都是謹言慎行之人。他們用沉默做衣裝,不浮誇,不急躁,不顯擺,而是沉穩於心,三思而後行。


讓自己不要被錯誤的言辭誤導,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先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錯,先心平氣和對待,然後面帶微笑來解決問題。


換位考慮一下,與人方便,也是給己方便,為人考慮,別人會記在心,才能深得人心,收穫真心。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愛說話了,不是沒有話可以說,而是不想說,也不需要說。別人不懂你,說了也是廢話,懂你的人,說幾句,就彼此“心領神會”。


要懂得“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需要“三思而言”,別口無遮攔,對誰都掏心掏肺。


有時候,與人交談,就是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接受你的指點,忠言逆耳雖然利於行,但是逆耳忠言總是不愛聽。



老天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也不會善待每一個懶惰的人。聰明的人,從來不會用淚水,去博得別人的同情,而是用汗水,去換得別人的掌聲。


靠自己,你會減少失望;少說話,你會減少麻煩。人,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懂得自我反省,對自己的要求高一些,對別人的態度好一些,你的人生路才會越走越寬,你做事成功的概率才會越來越高。


寫作是一種修行,渡人亦渡己。


如果寫得對你有所幫助,或者看完有所醒悟,感謝你的關注和分享,因為下一篇更精彩。


有緣相識,願我們一起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