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國慶長假,境遇和天氣一樣,坐了一次過山車。參加了一場婚禮,招待了一場聚會,跑遍了市區的醫院。慶幸,一切如常。
漫漫車程,和兒子進行了一場交流。從歷史“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的秦朝”,到當代“高通脹到處煽風點火的世界一哥”;從“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心學,到東邊鄰居“快娛文化”里失去的20年。談古說今,品人生,論天下,車窗外風聲雨聲。
人,活到一定年齡,是牡丹花開,還是青草含羞。
兒子問我,為什麼這次聚會要搞得這麼正式。我問道,你有過離別難過的時候嗎,他說小學五年級換學校的時候,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分手挺難過。我說,這樣的離別應該還是有機會相聚,而有些離別卻是一輩子的遺憾。我能感受的,就是外婆的離世,整整兩年還時刻會想念,再後來每次經過她的墳前都彷彿被注視了一樣發獃。也許,如今是經歷這樣的生死相別多了,已然沒有了悲傷,或許說沒了悲傷的權利。是麻木,還是成熟了,不予置評。但,至少懂得了什麼叫“珍惜”,所以當看到合計幾百歲的人圍着打麻將的時候,甚感欣慰,即使明天永別,至少今天相擁歡慶,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然,拋磚引玉的目的,還是要多多督促他要“先知先覺”,要清楚自己的定位,珍惜當下的學習機會,力爭更好的成績。
前兩天,看到一篇對《士兵突擊》這部電影的影評,還是感同身受。現實生活里,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成為許三多,卻多數活成成才的樣。目標感太明確,不見得是好事。前幾天和幾位事業小成的朋友相聚,說這個畢業季招聘了幾個,後來找理由辭退了幾個。其實好高騖遠本不是問題,前提是要有“高遠”的資本。從前我們在科研單位一直倡導“謙虛”,無論是研究生還是博士生進單位後的前幾個月,要先到車間熟悉各個工序,才能坐辦公室開始設計。我們的軟件開發人員,要深入用戶一線,座談應用管理人員,匯總錯誤進程,測試區塊數據。
“謙虛”不代表“無學”,學為致用,學無止境。
我們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遇到這麼一群人,沒有什麼學歷,說話靦腆,具體工作不是很體面。但是,陽台吊頂,“勾股定理”運用到數學老師額頭冒汗;管徑安裝,對各種水閥,如數家珍;給十幾萬的服務器,修一個直徑8.8cm的接頭孔,只要一台手持切割機,分毫不差。那一刻,他們是人傑,是大師,是匠人。
放下你所有的過去,無論是榮譽還是恥辱,無論是高貴還是卑劣。我們希望保留你的鋒芒,但他應該屬於無堅不摧的先鋒。過去,只是你腳踩的基礎,想要跳得更高,就要試着突破,攻克更多的困難墊於腳下。
解決問題,即是彌補自身不足,更是改革創新。
成才眼裡的許三多,也許是傻。但是,他懂得珍惜,面對問題“不拋棄不放棄”。也許,他不清楚什麼或怎麼樣才叫“成功”,他只知道做好每一次任務,最終在連長的眼裡成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