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謂赤子之心,就是孩子的本來的心,這心是從本性帶來的,還沒有經過這世間的侵染,不造作不做作。為什麼赤子之心很寶貴,因為很難得。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保持赤子之心就是培養我們的童心,就是涵養趣味。
人在嬰幼兒時期是不受污染的,但入世漸深,社會這個大染缸往往會使人的心靈扭曲,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老於世故,漸漸失去了童年時代純潔無疵、天真爛漫的真心。記得國外有人將人生劃為四個階段很有意思:1-25到歲,是屬於人的階段,保持着人的本性;26-50歲,是屬於馬的階段,為養活自己養活全家而不斷地爬坡;51-75歲,是屬於狗的階段,對什麼新生事物都要叫上幾句,喜歡評足論道;76-100歲是屬於猴子的階段,只是有點人形供別人觀賞而已。當然,這種說法只是一種玩笑,但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能夠保持赤子之心,是彌足珍貴的。
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的人,才會主動地觀察世間,“不為物誘”,不致被動地盲從這世間已成的習慣,而被世間結成的羅網所羈絆。做一個逍遙的性情中人,該笑笑,該哭哭,同時,由於學問充實,對人對物真誠心誠,坦坦蕩蕩,能夠做到仁者無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就不會有焦慮、有煩惱,人生處處有鳶飛魚躍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