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閑,是一場災難!(深度)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

——林語堂

人生難得是清閑。

梁實秋也說,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但所謂“閑”,並不是百無聊賴,遊手好閒。

一個人若習慣了無所事事,終究會一事無成。

誠如古人云:人閑必生雜念,心閑必生雜事。

太閑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閑着閑着,一個人就廢了

常聽人說: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閑着。”

深以為然。

人一旦閑下來,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想再鼓起來就難了。

還記得“中國錦鯉信小呆嗎?

2018年10月,她被支付寶抽中獲得了一個億的獎品。

如此“一夜暴富”的好運,惹得萬千網友羨慕不已。

當時,信小呆還發微博戲稱自己“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

可誰能想到,僅僅3年之後,情況便急轉直下。

前段時間,信小呆在某社交平台上曬出視頻,稱自己快要過不下去了。

她說:

“我明年就三十歲了,但是沒錢沒工作,而且前不久還查出了抑鬱傾向。”

原來,當年獲獎之後,信小呆立刻辭去工作,開始了自己的環球之旅。

可一年下來,為了兌換這些所謂的“獎品”,信小呆花光了20萬的積蓄,還刷爆了信用卡。

不僅如此,閑下來的3年,她發現自己早已適應了輕鬆閑散的節奏,如今根本跟不上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各種工作面試都不太順利。

唏噓之餘,不禁想起羅曼·羅蘭曾說過的一句話:

“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很多時候,閑並不是一個人的福氣。

相反,閑着閑着,人只會越來越懶。

沉於安逸,懶得改變,人生停滯不前,整個人也就廢了。

太閑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老話常講,閑人愁多,懶人病多。

過於閑散的生活,真的會讓人變得頹廢。

因為一旦安逸慣了,想再扭轉過來,就難於上青天,最後只會徹底毀掉自己的生活。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辭了職。

不用再早起趕公交的日子,他天天睡到自然醒。

睡醒之後,除了看比賽,就是打遊戲,餓了叫外賣,困了繼續睡,生活簡直舒服到不行。

可時間一久,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人變得越來越懶,作息越來越晚,慢慢變成了黑白顛倒。

有時候一覺醒來,就到了下午五六點。

別人披星戴月下班回家,他睡眼惺忪,一天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長時間的休息,並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好,反而整個人的狀態越來越糟。

紀伯倫曾言:

“對安逸的慾望,會扼殺靈魂的激情。”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太安逸的人生,整天樂不思蜀,最容易喪失鬥志,讓人患得患失。

面對危機的到來,自然少了那份與之對抗的勇氣與力量。

所謂閑則生廢,廢而毀人。

人生路上,千萬不要將自己的人生閑置,唯有讓自己忙起來,才是治癒的良藥。

做人,不能太閑

沈從文有句名言:

“我一生最怕是閑,一閑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他的學生汪曾祺曾在文章里這樣描述沈從文:冬天屋裡生不起火,用被子圍起來,還是不停地寫。

到了晚年,他也不願閑下來,參考大量資料整理完成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正應了尼采說的那句話: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一辜負。”

人這一輩子,只有在忙碌中才能更好的展現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

當你開始專註於一件事,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便會被你自動忽略,少了焦慮和糾結,人生也會慢慢地走向上坡路。

因此,別消耗,別浪費,別糾纏。

唯有學會張弛有度,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讓一分一秒都得到有效利用,
生活才能真正做到愜意輕鬆。

人生苦短,歲月無故。

希望多年後,回望自己走過的路,你我都可以像《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中寫的那樣:

“當我們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有人說:

“凡是出息大、進步快、走得遠的人,無一不是在比別人更忙更苦更勤奮中磨鍊出來的。”

很多時候,忙碌才是幸福,它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讓我們更真實地感受生活。

所以,別在該勤奮的時候選擇安逸,生活不會陪你演戲,想要精彩,就去奮鬥。

等風雨過後,你就會感激現在努力拚搏的自己。

點個“在看”,願你我都能掌控好人生的節奏,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無限的可能。

點個【贊】+【在看】,讓分享成為一種習慣,願您有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