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命中最平靜的時候,就是你最強大的時刻

或許是因為我的脾氣暴,也或許是因為我的性子急,所以才使得我外公還在世的時候,時不時的就跟我講一些他人爭強好勝的事情。可惜那時節年紀小,家裡又養得嬌,自然就領悟不了外公所要表達的意思,但說的次數多了,耳性還是有。

外公說他見過兩次,因為些微小事引起口角相爭而大打出手的人,一個上躥下跳摩拳擦掌,一個穩坐不動冷眼旁觀,但到最後,往往是那個不動聲色的人凱旋而歸。你道為何?因為真正的厲害角色,往往不喧於口,內斂穩重,不炫耀,不張揚,不出手還好,一旦出手便是狠招。

現今想來,確實是蠻有道理。難怪王小波會說,一味的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靜思索,倒更能解決問題。想必,先前外公所說,就這個意思。

可以講,凡事情緒先行,理智在後,看起來最是義憤填膺,但實則到最後才最吃虧。因為人早將精力用在了情緒上,別說難以解決問題,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別人鑽了空子。

意思是這個意思,道理也懂,什麼也明白,但落實到生活中,多數人還是會跟我一樣,帶着自我偏見,去爭對錯,去論是非。特別是當事情超出預期時,別說冷靜,一下就慌了手腳。以至於越慌越亂,越亂越出錯,越出錯越導致滿盤皆輸。

雖然也一再告誡自己,莫慌,要冷靜,要冷靜,但就是冷靜不下來,腦袋裡似乎裝滿了漿糊,根本理不出個頭緒。什麼考慮清楚前因後果啦,什麼權衡清楚利弊再採取行動云云,早已丟到九霄雲外,一個字,急。還團團轉。

於那些至理名言,林清玄的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什麼翁同龢(hé)的,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什麼天之力莫大於日,地之力莫大於電,人之力莫大於心,種種,種種,統統的不起作用。

那個“靜”字,似乎在每次遇到事情的時候,都喜歡掉鏈子,不出來阻擋着,給主家一個緩衝的時間,讓其在理性思考後找出相對合理的解決之道,以靜制動而後謀,使問題迎刃而解,化險為夷。

但人啊,就是擺平不了情緒的蠱惑,就算是些微的小事,在情緒的泛濫下,也能成為天塌下來的大事。以至於有人會為一些小事糾纏不休,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口角,最後演變成拳腳相向;更有人在遇到急事後心態爆炸,一丁點小事,最後釀成一場性命攸關的災難......

可惜,狂怒過後,一切的後果終究要自己來買單。難怪莎士比亞會這樣說:“誰能在驚愕之中保持冷靜,在盛怒之下保持穩定,在激憤之間保持清醒,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說得妙極!你的情緒里藏着你的態度,你的態度決定你的行動,所以要切忌,衝動是魔鬼。與其與情緒抗衡,不如退一步,學會讓自己安靜下來,學會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不堪,給自己一點時間,一些期許,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生命里最安靜的堅強。

因為,心無雜念,才能學會招式;心有靜處,才能應對生活。這世上,所謂好的人生,都是用一顆平靜的心,平和的態,平淡的活去滋養出來。不為他人所擾,不為外物所惑,在自己的世界裡修籬種菊。

真正的人生贏家,別說早已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但往往都是胸有急雷而面若平湖之人。所以講,生活的色彩如何,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

就如作家馬德說的:“這個世界,看似周遭複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把自己的心先安頓好。心定了,才能協調統一內在的力量,去應對複雜的人生。內心如果平靜,外在就不會有風波。

只有冷靜,才能撥開雙眼的表象,快速找到問題的根源和破局的關鍵;也只有冷靜,才能摒除雜念,回歸本心,找到通關的密碼,而後抽絲剝繭,找出問題之關鍵,反敗為勝,成為人生贏家。

當然,戰勝困難並不難,難的是戰勝自身的情緒,以及讓自己靜下來。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端倪,在你生命中最平靜的時候,就是你最強大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