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描寫綠化修剪的文章,盡顯藝術氣息和俠客風範

夏末午後的陽光依然暴烈,地面蒸騰而上的熱氣燙的麵皮生痛。

來到樹蔭下,鳥兒躲在樹冠里,閉口不言。

路上沒有行人,也沒有風,四周死一般的寂靜。

只有蒸騰的熱浪是活的,在眼前波動着一浪接一浪地升向高空。

身上似乎是有汗,但是沒有流出來,粘粘的,讓人覺得很煩悶。

用右手三個手指捻着胸口的衣襟,前後牽扯幾下,排擠出上衣里的熱氣,混合著汗味,順着脖頸沖向面門和鼻端,熏得人睜不開眼睛。

審視四周需要修剪的植物:

樹花掩映,濃蔭密布;

球形盆景上長出的枝條,像縮成一團的刺蝟身上立起的銳刺;

路邊窄長的綠籬,就像一條長長的毛毛蟲,長長的絨毛遮蓋了它身體本來的輪廓;

成塊成片,拼成圖案和色塊的綠籬,好比蛋糕上生滿了菌毛

往日身姿飄逸的灌木,猶如霜打,枝條垂到了地面。

帶來了一台綠籬機,一把綠籬剪,一把人字梯,一個草耙,一個掃把,十來個垃圾袋,還有一大瓶涼開水。都放在垃圾車上。

這是標配,一樣都不能少。少一樣都會降低工作效率!

這時,對今天要修剪的植物,已經心中有數了。今天下午就把這一片,來一個舊貌換新顏。

每修剪一個地方,要從上往下剪,多球盆景,從最上面的一個球往下剪。省去撿落在下面的植物上的枝葉的步驟;

從里往外剪,減少在植株間穿行的距離,減少從外面跨進去造成的缺口;

大葉片綠籬採用抽剪,超長的先拋剪,再精剪。

所謂拋剪:是在剪斷枝條的瞬間,有一個向外拋的動作,讓剪斷的枝條飛向路面。

目的是不要讓剪斷的枝條壓在未剪的綠籬上面,對修剪效率和效果造成影響。

至於抽剪:粗略總結了三個好處。

1.大葉片植物,如果用平剪的方法,會剪斷葉片,失去自然之美,對植物的傷害更多。

2.可以收集插條,用於繁殖補缺。很多公司做綠化養護都是反對買苗補種的。

3.在潛移默化中,控制綠籬高度。最重要的是,不會出現植株腳葉落盡,下部空虛通透,極度老化,最後不得不買大量的苗木來翻種的情況。

前期天天挨批評,傷腦筋,後期勞民傷財,效果還不好!

飄逸形的灌木的修剪,有一個口訣:三股六叉十二分支。

當然,口訣只是指導思想,不能硬套。高水平,都是多看,多想,多做,練出來的!

超長垂地的枝條需要剪短,剪口的位置很重要:

1.保留下來的枝條的長度要判斷準確。

2.剪口下,將要發出來的新枝條的方向,要掌握清楚。

在很多時候,這根新發出來的枝條是有補缺作用的。

學會這一技能,在種葡萄,修剪果樹,製作修剪盆景時都能用的上。

思量已定,胸有成竹,且看袖裡乾坤:

爬上人字梯,站在梯頂,從最上面一個球形開始,一路向下:

只見剪刀似擊鼓傳花,如行雲流水;剪斷跳起的枝葉,蝶飛燕舞般粉粉飛落。

整個盆景,猶如衣之滑落,露出美奐身姿。

此時,汗出如漿,衣衫濕透,抹一把滿臉的汗水,揮出一個雨季。抖一抖身軀,震落一肩的碎葉。繼續未完的事業!

路邊有行人駐足欣賞。有兒童讚歎:“哇,叔叔剪得好漂亮啊!”回過頭,對小朋友露出一臉滿是汗水的笑臉。

當夕陽的餘暉把影子推倒在地面上,延伸到十多米長時,今天的修剪工作終於按計劃完成。

這時,四周開始活動起來,有清脆的鳥鳴,兒童的歡笑聲,行人也多了起來。

環視修剪過的綠籬:有平坦方正的,有筆直剛硬的;有柔美婀娜的,也有曲線迴環的;高低錯落,層次分明,疏密有致,光滑細膩,形體各別,姿態多樣。

恰有輕風徐來,髮絲輕揚,遍體生涼,全身毛孔都在歡呼,每個細胞都在雀躍。內心有一種愉悅,悄悄爬上嘴角。

單手提剪,鶴立臨風,金色的餘暉鋪滿大地,把身影從一片綠籬推延至另一片綠籬,像一根紐帶把它們聯繫在一起。

腳踩着大地,頭頂着藍天。身體在天地間,有一股浩然之氣在胸中激蕩。“萬里斜陽錦背高,翻身尤恨東洋小。”

收拾好戰場,明天繼續修剪下一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