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急躁而喧囂的快節奏時代,人們每天行色匆匆,疲於奔命,一刻也不得閑。被裹挾着前進,被生活淹沒,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失控的人生……這些正逐漸成為很多人的人生標籤和旋律。這正應了那句話:忙來忙去,一場空。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約翰•列儂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了?你還記得上一次好好陪伴家人是什麼時候嗎?
被熱鬧繁華迷了眼,我們走了很多彎路,弄丟了很多珍貴的東西。是時候靜下來,慢下來,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到過好這一生的鑰匙,扭轉我們失控的人生。
林清玄說: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煩惱喧嘩,彷彿生命中的污泥,但我們也等待着,或者會有一朵蓮花,一些清淳的智慧,從無明的、未名的角落,開起。
洞見君的文字,有着撫慰人心的力量,能讓人安靜下來。他的新書《洞見不一樣的自己:讓你少走彎路的60個智慧錦囊》精選60篇優質美文,從認知、自律、修養、人際、情緒5大主題出發,幫助我們洗滌生命中的污泥,於安靜中洞見人生的智慧,成為更好的自己。
01 告別低水平勤奮,找准方向
同一時間進公司的兩個實習生,A每天加班到晚上12點,B每天都準點走,最後考核的是,走的反而是A。這是為什麼呢?當A每天都因為瑣事忙到腳不沾地時,B在研究公司戰略層面的問題。轉正考核時,兩個人的實習報告高下立見,A長篇大論,中規中矩,B卻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為什麼有的人勤勤懇懇卻一事無成呢?因為他要麼是在窮忙、瞎忙,像一個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要麼是用偽勤奮來裝點不堪的人生,最後只能落得一場空的結局。
沒有經過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我們需要從瑣碎的忙碌中抽出來身來,給自己留下一片思考的空間,靜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到最能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和復盤是牛人們一直推崇的自我精進的良方,它可以讓我們從繁蕪中抓出個人的成長點,提升生命的質量。冥想、閱讀也是非常推薦的提升自我的方法。
不管每天多麼忙碌,我們都要給自己留出一些安靜的時間,用來進行反思、冥想和閱讀這三件事。靜下心來,日日研磨自己,找准努力的方向,終會有所成。
02 拒絕無效社交,專註成長
喝不完的酒,聚不完的餐,聊不盡的八卦……最後留給我們只有一個看不到意義的人生。為了“合群”,我們似乎被無效社交綁架了,縱然屬於自己的空閑時間已不多,卻還要身不由己地追逐各種無意義熱鬧。盲目合群,只會失去自我;善於獨處,自然內心豐盈。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梭羅遠離都市的繁華與喧囂,過着極簡生活,獨居了兩年,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瓦爾登湖》;居里夫人追求簡單的生活,客廳里只有一張餐桌和兩張椅子,沒有了人情世事的侵擾,終於抵達科學的頂峰;周國平喜歡安靜,不喜歡參加各種熱鬧,他覺得每天在家裡讀書和寫作,與你家人待在一起,便是最幸福的日子。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規避無效社交,靜心節慾,獨立又清醒地活着。楊絳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你處於什麼樣的層次,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在你不夠強大時,隨大流,趕熱鬧都是在浪費生命。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遠離不必要的圈子,斷絕不需要的物慾,簡化生活,專註成長,豐盈內心。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03 擺脫情緒失控,解決問題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我們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這是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所闡釋的內容,它告訴我們情緒能決定生活的90%。誰能管理好情緒,誰就能掌控人生。
有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了枯井裡,主人絞盡腦汁也沒法救它上來,驢子一直在井底痛苦地哀嚎。最後,這位主人決定將井填埋,減輕驢子的痛苦。當主人將泥土鏟進井裡時,這頭驢子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後,凄慘地哭了起來,但很快驢子就安靜了下來。
主人耐不住好奇往下一看,眼前的一幕令他萬分驚奇:當泥土落到驢子的背部時,驢子就會將泥土抖落,然後站在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藉助泥土一點點地升到井口,成功自救了。
這頭驢子沒有讓自己沉溺在負面情緒里,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最後重獲新生。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問題會引發情緒,但情緒不等同於問題,也不能解決問題。一個成熟的人,要學會把情緒調成靜音,將情緒從問題上剝離,把解決問題放在首位。尤其在工作中,事大於情是基本的自覺。
寫在最後
周國平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的寶藏。
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中,想要不被大環境裹挾,我們要需要修鍊安靜的能力。於繁華中留一片凈土,讓我們可以做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洞見君的《洞見不一樣的自己》是一本助力我們於安靜中謀求更好的人生的百科書,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你感受到安靜的力量,慢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