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說非說:自強不息
正文
強者和弱者的區別,不在於當前的地位,因為處境是暫時的,並且可以改變。他們的區別在於是處於“積極地狀態中”,還是處於“消極地狀態中。”
說到此,我們必須要重新認知,什麼是“積極”,什麼是“消極”,我在這裡引用《愛的藝術》這本書里的概念加以說明。
“有的人由於內心極度的不安或者孤獨而狂熱地工作,有的人則是為了升官發財。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就是一種狂熱、一種熱情的奴隸,而他的“積極性”實際上是一種“消極性”,因為他是受外力的驅使。他是一個受苦的人,而不是一個“行動”的人。另一方面人們往往把一個坐在椅子上沉思默想、觀察和體驗自己以及自己同世界關係的人看作是“消極的”,因為他什麼也不“干”。實際上這種精神高度集中的禪坐是最高的積極性,是靈魂的積極性,只有那些內心自由和獨立的人才能做到這點。”
故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積極的人受內在力量驅動,消極的人受外力的驅使。也就是說強者是積極的,內在力量驅動他的行為。弱者是消極的,他被外在力量驅使。
我們再以季康子和孔子對話為例加以說明,季康子問孔子怎麼使百姓對他恭敬忠善,“使”就是驅使,要求別人滿足自己,這屬於消極意識,因為這屬於外力驅使的範圍。而孔子則提出,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領導者以身作則,追隨者自然會跟着改變。相較之下孔子的意識位處在改變自己的積極的狀態上。
消極的人等靠別人做出改變,積極的人主動調整自身行為。每個人都有糾正他人的慾望,希望對方做出改變,實際上這是消極的心態。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糾正他人的慾望,與其糾正別人不如積極改變自己。
弱者依靠外力或許一時得意,但終不持久。有句流行的話,“靠運氣賺來的錢往往會憑實力虧掉”。強者改變自身提升自己故而恆強,也就自然能影響他人。
期盼與你在評論區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