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知青歲月——回首知青歲月

我已年過半百,歷盡人間滄桑。許多往事隨着歲月的流逝漸漸淡忘了,唯有知青歲月的往事記憶依然清新,讓人回味遐想。

1968年秋,我離開了繁花的古城西安,來到了隴縣八渡鄉桃園二隊插隊落戶。

桃園位於寶雞西北,距市區120餘華里。一到桃園令人大失所望。方圓幾十里的桃園村竟沒有一棵桃樹,起名桃園真是徒有虛名。一條無名小河曲曲彎彎,像條蠕動的蚯蚓,爬過碎石亂灘,自南向北流去,河東是起伏的連山,河西是突兀的牛心山。山下坐落着幾戶農家,破舊的房舍,襤褸的衣衫,人們蒼黃的臉上竟沒有一點生氣。白日里,他們背糞於黃土高坡,耕作於小河兩岸貧瘠的山地之中,伐木於高山上。入夜,油燈如豆,到處黑黲黲的。不到9點,人們和那山水沉沉入睡,山野間死一般沉寂。在這裡,看不到笑臉,聽不到歡聲笑語。祖輩幾代目不識丁,未到過寶雞,未見過火車的大有人在。到了秋天,陰雨連綿,山洪暴發,昔日那彎曲的小河,像脫韁的野馬,橫衝直撞,濺起無數個巨浪,咆哮着,奔流着,似乎唱着一支哀怨、憤激的悲歌。困守在小小土屋裡,我一顆思親念親的心,如河水奔騰激蕩,飛向遠方。

天剛麻麻亮,“動彈了——”隨着隊長一聲悠長的吆喝聲,我們知青和鄉親們聚集在保管室向毛主席早請示,經過一天勞作,到了夜晚,向毛主席晚彙報。

我是在大城市長大的,細皮嫩肉,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犁地、播種、鋤地、收打以及上山伐木等農活都沒有干過。桃園是山區,坡地多,平地少。到地里送糞主要靠人背。半人多高的背簍裝滿土糞後,背起來死沉死沉的,地越遠坡越高路越陡,把糞背到地方上越吃力,累得人腿腳發軟,氣喘吁吁。開始背糞時,土糞灑在頭上脖子里和衣服上是常事。

因為地多糞少,土糞要集中使用。在播種玉米時,就需要抱糞。牛和犁在前面走,抱糞的人就在胸前掛一個像斗狀的木箱子——糞斗,彎腰低頭趴在糞堆上,用破碗把土糞裝滿糞斗,抬頭挺胸站起身,向牛犁跑去,在犁溝里等距離有節奏地散糞,身後的婦女將玉米種子播種在糞土上。因為牛走得快,抱糞人就要不停地裝,不停地跑,不停地散糞。人一天勞作下來,骨頭就像散了架似的,脖子被糞鬥上的麻繩勒出了一道道血印,人累得腰酸腿疼脖子硬,飯不想吃,一句話也不想說。

玉米長到一人多高的時候,我們鑽到地里鋤玉米。天氣炎熱,玉米地不透風,像蒸籠一樣。汗水從頭上流到腳下,衣服全濕透了。玉米葉像刀子一樣,把胳膊和腿割出一道道血印,被汗水浸漬,殺拉拉的疼痛。等到鋤完玉米之後衣服都能擰出水,我們仰面朝天躺在田頭地埂上,累得都不想起來。

到了夏收時候,麥地一片金黃。我們頭頂烈日,揮鐮收割。開始割麥,我們知青割得慢不說,麥茬還高。割一天麥子下來,不知流多少汗水,衣服幹了濕,濕了干,布滿了白雲彩。胳膊和腿也被麥芒扎得紅紅的,又疼又癢,累得腰酸腿疼軟手指硬。運麥的時候,用背枷背,把麥捆一個個放在背枷上勒緊捆好,背起來像小山似的,越過一山又一山,背了一回又一回,好像越背越多,老也背不完似的。經過夏收,知青個個都晒黑了,也消瘦了幾圈。

冬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起伏的群山銀裝素裹,好一派北國風光。我們知青和鄉親們上山伐木。手持利斧,砍到兩三棵樹後,手掌磨出了血泡,鑽心般的疼痛。緊接着砍伐時,小小斧頭好像有千斤重,艱難地舉起,艱難地砍下。別說砍五棵樹,就是砍伐一棵也實為不易。把樹砍倒之後,要把樹頭砍去,還要把木頭溜到山下。有時木頭溜到樹墩上,要用好大力氣把木頭抬起,接着往下溜,直到溜到山下為止。等到收工時候,用粗繩把四五根木頭拴在一起,憑藉雪光路滑,往溝外拉。上坡時,把拉繩縮短,低頭彎腰拚命往上提,往上拉,雖是冰天雪地,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溻濕了。到了下坡時,把拉繩放長,一路小跑,寒風吹來,渾身冰涼。到了山路拐彎處,就特別謹慎小心,稍不注意,就會連人帶木頭滾落在溝底,衣服被樹枝荊棘掛破,人摔個鼻青臉腫,腿和胳膊也摔傷流血。等到過河的時候,更是驚心動魄。木橋臨時搭成,只有一尺多寬,凹凸不平,橋下是冰凍的河水和密布的亂石,人走到橋上不夠穩當,心裡發慌。過河前,我們把兩根木頭綁成人字形,然後架在雙肩上。過河時,低頭看着木橋,雙腳挪着碎步,慢慢地走,好半天才能過去。等把所有木頭運過河去,才長長地噓一口氣,回到知青屋,還驚魂未定,心有餘悸。

斗轉星移,歲月如流。轉眼過去了兩個春秋。我們知青在鄉親們的關心、指導、幫助下度過了難關,經受住了考驗,逐漸適應了山村生活,逐步掌握了一些農業生產技術,做出了一些成績,並和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了鄉親們的厚愛和誇讚。

當離開下鄉兩年的桃園時,我們知青個個心潮難平。難忘鄉親們送來核桃和剛出鍋的毛栗子那熱烈歡迎的情景;難忘鄉親們手把手教我們做飯、教我們干農活那慈愛親切的場景;難忘我們有病時鄉親們送醫送葯、問寒問暖那感人的故事;難忘鄉親們追求富裕、學習科技文化知識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難忘我們離開桃園鄉親們歡送那依依惜別的深情。所有這一切,讓人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回首知青歲月,感謝知青歲月。雖然知青歲月使我們失去不少,但我們也得到了很多很多;雖然知青歲月有很多苦澀,但我們也有不少甘甜。知青歲月讓我們經受了一次難得的鍛煉,我們從中健壯了身體,磨礪了意志,培養了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我們走好人生的道路打下了基礎;知青歲月使我們了解了農村,貼近了農民,真切地感受到鄉親們的憨厚、樸實、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知青歲月使我們親身體驗了勞動的艱辛,糧食來之不易,養成了愛惜糧食、從不浪費的思想品德,使我們的子女也繼承和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回首知青歲月,從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