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慣一個人無需翻臉,記住這3點,你就贏了

君子唯有修鍊自己,堅持走正道,才能真正地得以解脫。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6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受益終生|

人生就像一次背井離鄉、獨闖未知世界的旅途。


一個人如果不能了解“旅”的心情,就無法懂得如何安度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不知為何,哪哪都看不順眼,看不慣別人的所作所為,


更不用說小人,更是看不起小人,甚至嫌棄小人。


你可知道,人生的吉凶禍福本來就是難以預料的,


這種很多人不以為意的行為,其實,也是招致災禍的。




1

哪哪都看不慣,為什麼一定有凶?




易經》說:


如果一個人在外旅行,看哪裡都不順眼,看哪裡都看不慣,什麼都嫌棄,


其實,就是看不起當地人,就會得罪當地人。


那麼,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持,一定有凶。


為什麼在旅途當中總是出問題?為什麼總有外地旅客不是被騙就是被打?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


作為陌生人,如果到了人家的地盤上還耀武揚威的,


當地人不欺負你還欺負誰?他們不教訓你還教訓誰?


《易經》說:“喪牛於易,凶。”


《易經》中出現的所有動物裡面,牛本來是最順服的一種,


結果卻失去了牛的那種順服氣。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旅客,丟掉了跟當地人配合、順應當地環境的心態,


結果就會沒有人過問,一定是倒霉的。


所以,很多懂得“旅”的心情的人,出門在外是非常低調的。


但是,為了人身安全的考慮,他們一定會選擇最好的酒店住宿。


其實,到國外旅行,本來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然而,有些人國外旅行回國後,感覺哪哪都是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看不慣了。


這些人竟然忘記了,人家可是收費服務的。


既然支付了足額費用,人家勢必幫你選擇最好的季節,


帶你去國外觀賞最美的風景,給到你最好的服務了。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旅行就是讓我們知道天外有天的。


旅行是讓我們知道全球各地都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風土人情的。


旅行是讓我們懂得人與人之間是要彼此尊重的,不但尊重別人,也要尊重自己的。


還有人覺得到國外旅行就自由了?就隨心所欲了?


怎麼可能?


人是不大可能有無限自由的。


此時,我們需要冷靜下來,好好體會老子為什麼會提出“自賓”?


“自賓”是什麼?


“自賓”要比自由好很多。


“自賓”的意思就是要把自己當做客人。


既然是客人,一切就應該將就一點,不要挑剔。


即使看不慣,不認可當地的很多東西,也不能給人家難堪;


而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


所以說,出國旅行,看到國內看不到的風土人情,應該是心存感謝;


而不是回國後哪哪都看不慣,到處吹噓國外有多好,國內有多差。


這樣的人,到底有沒有用心想過聽講人的感受呢?


既然那邊好,乾脆呆在那裡,為什麼還要回來?


這就是不知道什麼叫做“旅”。


旅卦的卦辭很美,旅行、觀光、環遊世界,當然很愉快。


但是,旅卦也提醒我們:


一個人身處異國他鄉,如果目中無人,哪哪都看不慣,


甚至在人家地盤上還耀武揚威的,得意忘形的,是高度危險的。



2

為什麼不要看不起小人?




老實講,小人也不是一出生就願意當小人的,而是大人看不起他們,


把他們圍堵在外面。


由此可見,這也是大人自己在困自己。


《易經》說:“凡困人者必自困。”


大家一起脫困,才是真正的脫困。


困卦說:如果君子只顧自己,而不顧小人,甚至看不起小人,那永遠不能脫困的。


因為小人始終會找君子的麻煩。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乞丐會去找另外一個乞丐要錢嗎?


當然不會。


他們一定是找那些看起來有錢的人。


一個人如果穿戴越整齊,他們越是圍到他的旁邊,越是不放過他,


這是必然的。那怎麼辦?


有人說,乾脆也穿得破破爛爛的,偽裝一下,這算是一種方法吧。


有人說,乾脆去做乞丐,要不然老被乞丐要錢;


但是,相信絕大部分人不願意這麼做,這且算作另一種方法吧。


所以,我們還是要面對這個事實。


孔子為什麼要教我們“遠小人”?


難道是要君子打壓小人、厭棄小人嗎?


難道是想辦法把小人置於死地嗎?


當然不是。


孔子只不過要把小人當做一個警告而已。


作為君子,不能看不起小人,不能打壓小人,更不能把小人置於死地;


而是要經得起小人的考驗。


這樣,君子就會慢慢地感受到:


原來,小人的招數也不過如此。內心自然很喜悅。


為什麼不要看不起小人?


困卦的三個陰爻困住三個陽爻,就是提醒我們:


世世代代的小人,都在千方百計地圍困君子,這就是小人的任務。


所以,君子唯有修鍊自己,堅持走正道,才能真正地得以解脫。



3

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對而別人錯?




一個不懂得履卦的人,總會覺得自己對,而別人錯。


《易經》說:“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不要認為自己的眼睛很好,其實,我們經常看不清,甚至看錯。


因為我們的眼睛都是向外長的,看到的一般都是別人的缺點。


所以,總覺得自己對,而別人錯;


因此,總是看不慣,甚至看不起別人。


當我們了解到,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在踩老虎尾巴的時候,


才會有高度的危機感,為什麼?


因為我們經常看不見真相。


所以,履卦說:


一個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就會有凶,而且非凶不可。


其實,我們經常被老虎咬到,而不自知罷了。


因為被老虎咬到的情況也有兩種,一種是陰,一種是陽。


陽的就是那種真實的老虎,被它咬一口,我們就沒命了;


所以,我們反而不敢去惹它。


但是,社會上在我們身旁更多的是看不見的隱形的老虎,


如果我們完全不在意,而一旦踩到了老虎的尾巴,


受傷害最大的還是我們自己。


最後,變成傷心人,當然不快樂。


其實,人的一生都在走履道;人的一生都在履“天道”。


“天道”是什麼?


“天道”就是不要把自己得意的事情,拿去跟那些失意的人去講。


否則,就是看不起別人,就是不尊重別人。


結果,只能使人家更加難過。


所以,越有閱歷的人,越懂得低調,越不會輕易地把內心的感覺表現出來。


而那些目中無人,眼裡沒有他人存在的人,就會像小孩子一樣:


愛發脾氣就發脾氣,想怎樣就怎樣......


這種人一輩子也長不大,只能是哭着來到人世間,還是哭着回去;


一生就等於零,可是,歸零就找不着了。


回歸原點,難道不就是歸零嗎?


當然不是。


回歸原點是說,我們做人做了一輩子,仍就堅持初心,


不改初衷,堅持在履行“天道”。


履行“天道”,不是傷害別人,成就自己。


總之,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因果里。


福禍無門,惟人自招。


《道德經》為什麼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個人能夠了解別人,只不過是有智而已。


了解自己,才是真正最難的。


一個人要想了解自己,就非得有德不可。


有品德,才知道自己有錯;


有品德,才能夠心平氣和地去了解自己;


有品德,才能用心地反省自己的缺點。


而不是,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也不會總看不起和看不慣別人的所作所為了。



孟子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如果你看不起別人,別人同樣會看不起你。


如果你看得起別人,別人同樣會看得起你;而且還會關照你。


佛說:不要嫉妒別人的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死角。


要勇敢面對自己的過錯,


學會理解,學會容忍,學會尊重,


自然而然地,你看不起和看不慣的人和事,就會越來越少了。



本文策劃:若卿

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