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的訓練使我們的內心寬闊,柔軟堅強這是幸福快樂的源泉


當人們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傷害時心量會變得狹小,最好整個人都縮進一個桃核里,以為有堅硬的外殼保護會安全些


而實際上這隻會使內心更加壓抑和僵硬


善良的人都心軟,心太軟則容易受傷害


的確,沒人願意受苦、受傷害


但放眼看看周圍我們會發現就算用鐵石心腸把自己武裝保護起來,也照樣免不了痛苦的侵襲


所以

佛教的修行者選擇開放,把一顆柔軟的心完全向外界開放



在經歷痛苦時,努力保持住覺察


看到情緒的變化,看到自己的反應


看到脆弱、怨恨和驚慌,同時盡量把心敞開


讓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讓強烈的感受去瓦解心裡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


這時,我們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來的慈悲心、出離心、世俗菩提心才會有機會顯現


痛苦讓我們放下驕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並透過自己的感受,體念到他人的恐懼、傷痛和煩憂


心的訓練可以從覺察開始


盡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動


言語、舉動、感受,情緒、心念的生滅變化,久而久之心會變得安靜而敏銳


並且對苦、無常等生出切身的領悟


雖然日常行住坐卧隨時隨地都可以訓練慈悲心


但對於心力不夠強大堅定的人來說


僅僅靠日常生活中零散的訓練是難以持續地增上慈悲心的


我們需要專門花時間系統地觀修,比如每天花半個小時修慈悲心


所得的理解和體悟再拿到日常的工作學習中去串習和鞏固



慈是希望對方快樂,通過友善、關愛、分享等來表現


悲是願意分擔乃至代受對方的苦,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溫柔


觀修慈悲心通常從親近的人開始


因為你與他們的因緣很近,如果你願意


你能更深切地理解、感受他們的苦樂、希懼,而理解是慈悲的基礎


慈悲心具體可分為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其中舍的意思是平等,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訓練中慈悲的對象從親近的人開始


將逐步擴展到認識卻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惡的人,及至所有眾生……


同時我們要記住,無論是分享還是分擔


都應以自他平等之心去做,道德上、物質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慈悲心的訓練使我們的內心寬闊、柔軟、堅強,這是幸福快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