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越來越獨立,越來越不合群

作家張小嫻說:

世上有一條永恆不變的法則:當你不在乎,你就得到;當你變好,你才會遇到更好,只有當你變強大,你才不害怕孤單;當你不害怕孤單,你才能夠寧缺毋濫。

生活里,人們有千萬種性格,圈子更有多樣的顏色。

而我們,卻總是因為兩者沒有交集而恐懼焦慮。

然後,不管適不適合自己,都試圖從中尋找理解和認同。

可現實往往是:越是靠近,越覺得空虛;越是依賴,越找不到方向。

而當我們決定變得獨立而勇敢,才是活出自我的真正開始。

最近,《她的雙重奏》節目,採訪到了演員鄧萃雯

剛見到她,是在北京的798,她興奮地講着自己喜歡的作品的顏色和風格。

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她被問到:

在50+的年紀,一個人去看展,會不會讓人覺得矯情?

鄧萃雯笑着說:

“我生活是為了自己,幹嘛要去聽別人怎麼評論。我是越來越愛一個人,甚至覺得,不是一個人的時候有點煩。”

她講到自己“睡覺必定關機”的習慣,雖然在當下人人手機不離身的時代,這樣的做法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對於鄧萃雯來說,卻是表達“自我界限”的一種方式。

而之於別人,也是一種回答:找不到我,代表不要吵我;接受聯繫,我就會開機。

正如她不會為了迎合任何人去多拍自己不喜歡的宮斗劇,也不會因為外界對年齡的偏見而迷茫焦慮。

而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然後,大膽取悅自己。

喜歡看展,管他是不是一個人;喜歡爵士,就去追求和享受。

沒有顯得羞澀,也沒有不好意思地向後躲。

這樣的坦然洒脫,正源於她的清醒和獨立,不會假意去奉承誰,更不會把真實的自己偽裝起來。

聽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點,這才是對自己的真誠與善待。”

生活里,太多的人和事都會被設定了“統一標準”,若不遵守,就會被多數人視為異類。

但人這一生,終究要為自己而活。

如若事事選擇迎合,硬逼自己“合群”,就難免會吃曲意逢迎的虧。

既辛苦,又會失去自由。

不如,就大膽亮明自己的社交界限,多給自己留點時間。

畢竟,與自己相處,才最輕鬆。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中,作者曾這樣問朋友笛子

“不和朋友在一起,不覺得孤獨嗎?”

“你就不怕別人對你印象不好?”

笛子的回答坦然而直接:

“很多時候,在一起也一樣孤獨。

以前的自己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但現在,我會直接告訴對方自己內心的想法。”

生活里的笛子也正如他說的那樣,雖有很多朋友,但依舊喜歡獨來獨往。

他想要去哪個地方,就立刻背上包出發,不會總想着找個伴。

他可以在寂靜的山谷里獨自待上一整天,也能三四個小時一動不動地趴在樓頂拍星星。

不會去在意別人認為有沒有意義,更不會因為別人的不理解,放下自己的熱愛。

對工作,笛子也一樣有主見,常在別人等老闆指示時,已經按照自己的節奏做完了很多事;在別人還在推卸責任的時候,早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案。

現實里,我們很難做到如笛子一般的“雷厲風行”,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腦中回放別人的想法,總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然後,反覆猶豫,不敢做決定。

擔心一旦被扣上“不合群”的帽子,自己的路就會很難走。

但經歷後才發現,只有自己的路好走了,別人才會圍上來。

村上春樹說:“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閱歷和見識,不強求別人志同道合,也允許自己與眾不同。

所以,不必用別人的標準衡量自己,更不必用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只管大膽把生活調回自己的頻道,至於別人的建議,僅供參考就好。

想要做什麼,不要猶豫,果斷出發。

因為,活出自己要比成為別人的影子,更值得驕傲。

年初,在家做了三年全職媽媽的表姐,決定重新回到職場。

可剛開始,就遇到了難題。甚至不斷懷疑自己能力不行,情商太低。

究其原因,是她太想快速融入同事的圈子,做了很多努力,卻看不到任何效果。

因為經驗的斷層,表姐沒有了之前的自信。

於是,在剛進公司的時候,就一心想拉近和同事的關係,早上帶早餐、中午買奶茶、下班還常請客吃飯,期盼着他們可以多幫一幫自己。

但不管對誰,太主動,就會成為討好,也會顯得卑微。

既換不來尊重,反而還會讓人更加看不起。

2個月過去,表姐終於看明白,就算進到同事的圈子,也沒有誰可以依賴,想要真正成長起來,靠的只能是自己。

後來,表姐不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刻意搞好關係,而是自己整理資料和查詢問題,雖然會速度慢、會總會加班,但她獲得了很踏實的滿足感。

其實,生活里,我們也常有表姐一樣的心理。

總期待能有人拉自己一把,幫我們出主意、給建議,幻想可以從群體中獲得安全感。

在做了很多無用功之後,才清楚合群解決不了問題的道理。

與其費盡心思鑽進別人的圈子,不如沉下心來提升自己。

然後,不再試圖用自己的討好換取些什麼,而是學會逐漸剝離對他人的依賴,不再受外界干擾。

宮崎駿說:“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他會使你走得更坦然些。”

當我們真的不再對別人抱有期待,就會更加堅持自己的主張,也會更加堅定自己的野心和夢想。

而後,不再攀附誰,只讓自己成為最大的底氣。

《烏合之眾》中說:“如果你生來就與眾不同,何苦非要融入這烏合之眾。”

人生本就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這個過程里,我們要有勇氣真誠地認可自己,不必在眾人中尋找依靠,不必假裝有很多朋友,更不必為了別人的評論辜負內心。

要記得,“堅持自己”沒什麼不可以。

餘生,願我們都可以回歸本心,不懼孤單,任世界熱鬧,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