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自律的人:辦事不拖,說話不多,獨處不孤

01

一個人真正的自律,不是強求自己做什麼,而是有沒有人監督,都一個樣。

劇作家蕭伯納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誠然,只有把自己控制住了,才能遇到真誠的朋友,得到別人的信任,還有最實在的幫助。

辦事不拖,說話不多,獨處不孤,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也是自律力的體現。

02

辦事不拖,說干就干。

有道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時間就是生命的構成單位,如果你拖拖拉拉,生命就浪費了,並且事情也一直辦不好。那些等你“消息”的人,會心寒地離開。久而久之,就不會有人信任你了。

東漢時期,外交家班超和郭恂一起去西域。按照朝廷的安排,兩個一起負責此次外交活動。

一行人到鄯善的時候,和鄯善王聊得很開心。

忽然,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王打心眼裡,更加願意和匈奴結交。

到底是坐等鄯善王的安排,還是要鄯善王改變態度?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要把匈奴的使者謀害了,顯示自己足夠強大。

同行的人說:“這事,要和郭恂商議一番。”

郭恂辦事優柔寡斷,常常會拖拉。因此,班超沒有改變初衷,來了個“先斬後奏”。

匈奴的使者消失了,鄯善王的態度改變了,功勞也分給了郭恂,事情圓滿解決。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等一等,慢半拍。有道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根據情況,穩步推進,絲毫不怠慢。這樣的話,事情就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自律的人,辦事雷厲風行,要就不答應,答應了就會辦成。即便辦不好,也會有回饋的意見。從他身上,看到了“抓鐵有印,踏石有痕”的精神。

03

說話不多,出言有尺。

莎士比亞說過:“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

很多人,喜歡夸夸其談,對誰都會吹捧一番,和誰打交道就會很熱情。你要是和他走得很近,還以為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其實,話多的人,多半是信口開河,說話不轉彎,不動腦子。

在人群里,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人——話不多,但是能夠講到要害;常常沉默,但是總能表達清楚。

《醒世恆言》里有一個關於唐朝詩人王勃的故事。

某年的九月九日,王勃到了洪都,走進當地名人閻都督的府中。

府中賓客滿座,都是當地的名人儒士。

閻都督說:“這裡景色優美,只是沒有留下名人的墨寶。因此,我要請大家寫《滕王閣記》,並且刻下碑文,傳給後人。”

在座的人都明白,閻都督的女婿吳子章,才華橫溢,是最佳人選。因此,筆墨被推來推去,誰都不接。

吳子章當仁不讓,當場誦讀了一首長篇詩,博得了滿堂喝彩。

王勃站起來,說:“這是古人的詩,不是你的詩。”說完,他把古人的詩,寫出來,讓大家看。

有道是,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做人要控制自己的嘴,任何時候不要在乎有沒有人喝彩,不要添油加醋地說話,不要自以為“才高八斗”。

自律,不是一句話不說,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裝聾作啞,而是少說多做、多聽。在關鍵時候,提醒別人,在當要的時候,提出建議。

言語的尺度把握准了,別人就能夠接受,自己也會得到厚愛。

蘇格拉底在教育弟子的時候,提出,不管什麼話,要過三個篩子——是否真實、是否善意、是否重要。

習慣性地把言語篩選一番,自然會提升言語的控制力。

04

獨處不孤,自我約束。

在電視劇《榮耀乒乓》里有一個小片段:講了主人公徐坦在勤學苦練球技的間隙里,會獨自坐在一邊,或者一個人躲起來。

大家以為,他在加班加點練習。後來才發現,他在一旁作筆記,把最近練習的情況,身邊球員的技巧,都記下來。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觀察別人,反思自己,找到差距,並且寫出超越別人的方法,這就是真正的強者作風。

作為普通人,也許不會有大的作為,但是要嚴格要求自己,只要今天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就非常優秀了。

有一個詞語叫“慎獨”,告訴我們,有沒有人管,都要把道德法律作為準繩,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獨處不是讓你逃避別人的監督,而是讓你養成更好的習慣,取得社會的信任。

在《醒世恆言》里,有一個叫至慧的出家人,他在杭州遊玩的時候,遇到一個美麗的女人,怦然心動。

至慧的內心深處,急着要成全緣分,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還俗之後,再去結緣。最後,他錯過了緣分,但是他避免了錯誤。

古人勸告:一失足成千古恨。

獨處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一個人的真性情。如果可以把孤獨當成享受,自律的層次就更高了。

05

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與不為,看似別人在約束你,其實是你自己的決定佔主要。

柏拉圖說過:“自製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與慾望的控制。”

當你嚴格要求自己,主動寬容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輕鬆、幸福、自由。

好的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你不能因為追求自己的幸福,破壞了規矩,影響了別人的幸福。

時光匆匆,好好珍惜,別浪費。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