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每天都堅持寫東西,可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該怎麼寫?

文章寫了沒幾篇,倒是煩惱很多天,然後瞅了瞅時間,今天已過大半天。

不管是寫文也好,還是做別的事也罷,最難能可貴的是堅持,堅持在最開始就像是一盞微弱的燈,越是往前給足馬力的,燈越亮。


在寫作的時候,其實腦子裡面很容易一團亂,先要想想今天寫的內容與之前的是不是同一領域的,然後寫什麼內容,框架怎麼定,中心思想是什麼,可能寫着寫着,內容一般,框架沒有,純看心情。

就像我自己,還是專業知識太過淺薄,又或者是一開始本來是想好的要寫什麼,但沒寫幾個字,就已經寫不下去了,感覺不是自己想要的。

當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喜歡去網站上逛逛,看看別人寫的,想要找到點靈感,這樣做是可以的,但不要陷得太深,很容易被帶偏,任何一位寫作的,都是會代入自己主觀看法的,自己定性不好的,就容易寫出不是自己的看法,還會在那裡彆扭着。


不知道寫什麼,可以試着找找方法,平常多積累積累素材,方法;

寫日記:

寫日記並不需要什麼華麗的詞藻,只是生活或者工作上的瑣事,但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喜歡每天都堅持寫日記的,記錄著每天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自己的心情變化。

讓筆來記住你的心裡故事,閑時可以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用時也可以寫在文中。

看書:

現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忙碌的,可能很多人都看不下去書,覺得太枯燥了,整篇整篇的文字,還得買書本,所以很多人都放棄了,但看書也不一定是紙質版的,也有很多電子書的。

如果在閑暇時能看看書,自己喜歡寫哪方面的,就專門看哪方面的書籍,我自己就是買了有關於心理和情感類的書籍,看了書後,整個人都是能感受到自己又學到了點東西的;

經歷:

也可以回想自己的經歷,經歷不一定是成年後,在社會上見到了很多人,也看到了很多事,自己的心理發生了很多變化,才能算是有經歷。

經歷有很多,幾歲的經歷也是經歷,反而還更加記憶深刻,又比如上了幾年級,發生了什麼事,那時或許想法單純,但隨着時間長了,或許自己能從中看到一些別的信息。

還有經常到外面走走,可以看看風景,聽聽外面的聲音,也許就有什麼是能觸動到你的。

還有寫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寫,就有點像不會炒菜的人一樣,可能第一步是洗鍋都不知道,油怎樣才算濺好了,調料什麼時候放等等。所以寫文也是,有步驟的。

首先是素材的積累:

如果能堅持寫日記,哪怕只有幾句話也是寫下來的東西。看書,不一定是要在裡面悟出什麼大道理,畢竟不是搞修行的,只是個平凡人,就按照平凡人的角度來看,理解的是文字的內容,表達的是什麼,和自己的看法。

在平常看人看事的時候,要學會細心地觀察,聽別人說話,也要保持自己的觀點,要學會客主觀的轉換;

開門見山:

最重要的是不能偏題,像以前寫作文一樣,很多老師講的第一點就是“開門見山,”也就是文章的開頭部分,要抓住主題,不要一開頭就跑題了,這樣寫下來的話,那後面的內容可能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順序:

寫文是有分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的,也就是前後要有個照應,不能寫着寫着就讓前後兩個最後成了陌生人,分手了。

過渡:

過渡就是為了使文章看起來更連貫,段落與段落之間要有關係,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得要讓內容是一隊的,不是隨便拉來湊數的。

中心思想:

寫文章最不能少的就是中心思想,文章的主題,前後的連接所表達的內容,也就是你想給別人講什麼道理或者什麼意思。

修改:

每次發了什麼,首先是看看有沒有錯別字,圖片與內容有沒有關係,內容有沒有多餘的,有的要長話短說,字詞上面有沒有不合適的,句子是否通順。

見到過有的友友們寫的文章,有的連標點符號都沒有用上的,這不行的,畢竟是發到平台上給更多人看的,其中專業的人士的非常的多,所以不是自己發的朋友圈,得要學會嚴謹。



所以,寫文沒有那麼簡單,也沒有那麼難,學會方法很重要,寫什麼,怎麼寫等

最主要的是堅持就是不放棄,可能效果甚微,但不堅持,什麼都沒有。

以上僅為本人觀點,並不是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