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寫道:
“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衰老的太快,而是明白的太晚。
高頻覺醒,25歲的大腦裝滿75歲的智慧;
停止覺醒,25歲的身體變成75歲的空殼。
徒增年齡,不如提前實現知識覺醒、格局覺醒、心態覺醒和交際覺醒。
用自我覺醒的這4把鑰匙,打開人生的無限可能。
01
知識覺醒
學習才是最好的轉運
董宇輝並非一直順風順水,東方甄選剛開始直播時十分慘淡,下單人數寥寥無幾。
董宇輝坐在鏡頭前,差評如潮。
“一個主播不賣東西在這裡吵什麼?”
“長這麼丑是新東方老師里挑不出來好看的人了么?”
很長一段時間,他扯着嗓子吆喝,在線人數卻只有五六個人,其中4個是他和同事的爸媽。
厄運襲來的時候不閃躲,好運就會不經意間撞個滿懷。
有一次,董宇輝講述產品時脫口而出的一段話,讓他一夜爆紅。
他說:
“當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當你算數學時,南太平洋的海鷗正掠過海岸;
當你晚自習時,地球的極圈正五彩斑斕。
但少年,夢要你親自實現,世界要你親自去看。
未來可期,拼盡全力。”
董宇輝的才華吸引越來越多的粉絲洶湧而至。
東方甄選的粉絲量從100萬,增長了18倍,逼近1800萬粉絲。
新東方的股價,也暴漲至60億。
“知識型帶貨”不僅扭轉了東方甄選的頹勢,也給董宇輝帶來了運氣和財氣。
酷愛讀書的董卿曾說過: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冠軍雷海為,本來是個普普通通的外賣員。
高中輟學,但憑着對詩詞的喜愛,堅持每天複習100首古詩,將詩詞沁入心田、化作春泥。
最終在《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中力壓北大才子,一夜成名。
之後,雷海為獲得了新的offer,卸下外賣小哥的工服,全職從事語文教研工作。
出版新書《生命有詩:從外賣小哥到詩詞大會全國總冠軍》,前不久以評委身份出席了第六屆廣州詩詞挑戰賽。
02
格局覺醒
成就唐僧的不是經書,而是取經的路
俄國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創作過一篇短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
主人公別里科夫自我封閉、拒絕變化,哪怕在艷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着套鞋,帶着雨傘。
他的雨傘、懷錶、削鉛筆的小折刀等等都統統裝在套子里。
100多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仍然有這樣“裝在套子里的人”,固步自封、畫地為牢、不求改變。
《圓桌派》節目中,竇文濤、張立憲、蔣方舟、梁文道曾談到了這樣一種現象:
到了一定年紀或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人們很難再接受新事物。
他讀的所有的書只是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沒錯,凡是意見相左的,都是異端。
有些暢銷書之所以會暢銷,恰恰是因為它換了一種語言和形式來講你原本就知道的事情。
讀者覺得它說得有道理,而且覺得很科學,並深信不疑。
竇文濤對這種現象進行了靈魂拷問:
這到底在學習新知識呢?
還是在找認同?
一個農夫來到城市會更容易搞懂交通規則,一個城裡人到了鄉下才會更容易分清麥子稻子。
走出“信息繭房”,才能探尋不同圈層、接納天地萬物、認識眾生各異。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有三個兒女,雖然他在物理學領域貢獻卓越,但從來不要求他們“和自己一樣”,而是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興趣選擇。
他的孩子都和“物理”沒有任何關係:
長子楊光諾畢生從事計算機行業,成為量子計算機專家;
次子楊光宇先是沉迷於化學,之後又轉站天文學;
小女兒楊又禮,酷愛醫學,如願成為了一名醫生。
格局覺醒,就是盡量向上看的足夠高,儘力向下走的足夠深,盡心理解左右芸芸眾生。
03
心態覺醒
沒有誰的生活不是煩惱,唯有面對是解藥
森林裡,烏鴉和白鴿是好朋友,一天,烏鴉突然跟白鴿道別。
白鴿不解:
“你為什麼要搬走呢?”
烏鴉答道:
“這裡的人嫌我叫聲難聽,處處針對我。”
白鴿反問道:
“可你有沒有想過,假如不改變自己的聲音,無論你搬到哪去都不會受到歡迎的。”
烏鴉聽完後,頓時啞口無言。
這就是發人深省的“烏鴉定律”:
一味逃避,於事無補;
直面問題,反躬自省,才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開始。
命運可以任你逃避一時,你卻無法逃避一世。
逃避看似輕鬆,實則困難仍在。
逃避,只會累積更多的矛盾,讓人跌入更深的苦海。
前段時間,年輕人去寺廟祈福、裸辭修行的新聞頻頻衝上熱搜。
寺廟的“慢生活”可以讓年輕人得到短暫的休息和放鬆,但寺廟真的是避風港?
能夠帶來解脫嗎?
2010年,北大數學天才柳智宇放棄了麻省理工全獎,出人意料遁入空門;
可是12年後,他未能找到內心的清凈,再次石破天驚地選擇了還俗,入職一家心理諮詢公司。
回顧過去,柳智宇感嘆道:
“人是在關係中間才能有更多的快樂的。”
三毛曾說過:
“當我們面對一個害怕的人,一樁害怕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時,唯一克服這些感覺的態度,便是去面對它。
勇敢地去面對,而不是去逃避,更不能將自己乾脆關起來。”
每個人內心都有不願面對的軟弱和不堪,真正的強大,不是逃避,而是敢於正視。
直面人生波瀾,才能自我救贖、覺醒成長。
04
交際覺醒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前段時間,董明珠參加朋友的一場婚宴,不料遭到一名陌生女子強行搭肩搭訕。
董明珠沒有搭理她,但這位女子得寸進尺,強行要和董明珠合影。
最後董明珠的朋友看不下去了,用手拿開女子搭在董明珠肩膀的手。
這位女子或許以為和董明珠合影后,董明珠就會自動變成她的人脈,自己的身價也會暴漲。
然而事與願違,這件事在網上曝光後,網友紛紛吐槽“你無恥蹭圈子的樣子,真掉價”。
不必費盡心思去攀附誰,也無需擠破腦袋去混圈子。
把自己做大做強,自己是自己的最大貴人,自己也是自己的最強人脈。
盲目去拓展自己的人脈,不如轉向投資自己。
在北京電影節紅毯上,眾多明星爭奇鬥豔。
導演陳凱歌卻十分稀有地主動示好張頌文,和他交流寒暄。
拍合照的環節,張頌文罕見得被拉進了C位。
對比爆火之前,張頌文一直是娛樂圈的路人甲,每次合照只能站在最角落的位置。
與其說成就張頌文的是《狂飆》,不如說漫長的獨處和沉澱讓張頌文眾星捧月。
47歲的張頌文,只是在郊區租一個平房居住。
有人問他,為什麼現在不搬到市區呢?
他說已經習慣了這種清凈,不願去吵吵鬧鬧的地方。
正是在郊區跟小商小販打交道的生活,滋養了張頌文的演技。
《狂飆》中殺魚剖魚的動作才那麼行雲流水接地氣。
張頌文的演技不是信手拈來,而是十年如一日的獨處積累和生活體驗。
張頌文現在爆棚的人脈也不是攀附權貴刻意追求,而是靠自身實力吸引而來。
很認同一句話: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就會有一批駿馬供你挑選。”
我們常說的人脈,其實是一場旗鼓相當的利益交換。
你有本事為別人遮風擋雨,別人自然會為你鋪路架橋。
▽
亞里士多德說:
“人生最終的價值,是覺醒和思考的能力。”
蠶蛹覺醒破繭成蝶,鯤魚覺醒幻化為鵬。
覺醒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投資、最高級的修行、最美好的蛻變。
願你我都能依靠覺醒這股內在力量,敲開新世界大門、走上一條強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