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青南山(玉策)
2023年12月2日 午休夢記
夢中的我身居崇山峻岭之間,身後還站着一個人,我卻不知是誰,只知是熟悉的。
滿目青翠中有一處古色古香的屋子座落在前方大山山腰處。
這時,身後傳來一個沉磁的聲音:“注意那間屋子。”
話落,眼前畫面居然開始變化!
那處屋子開始由遠及近,接着又從近拉遠,如此反覆......
奇怪的是,隨着遠近的變化,屋子本該區別於碧綠的顏色也開始改變......
眼前整體顏色時而為綠色,時而為黃色,時而又變成其他顏色.......
夢中的我心道:“若非知道那處有屋子,估計很難知曉那處還藏着房子。可這是何意呢?”
心念剛落,只聽身後人說:“不動於心,能沉於萬物;不遂於情,則游於碧波。”
而夢中的我似乎明白其話中之意,亦開始補充接下來的內容(說了什麼睜眼全忘了)
醒。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記得醒來時,一直在思考此言深意......
直到剛才自省這些日子所歷之人事,似乎對此言又多了幾分認識。
世間萬靈,可見不可見,皆有生化規則。
人,性有各異,各有不易,皆有自己的經歷和人生故事。
得失與取捨、勇敢和懦弱、承擔與逃避、迷茫和明志,諸如此類,一路披荊斬棘,一路艱辛,喜怒哀樂不離其中.......
同一個問題在人生不同階段看法也會不同。也許曾在意看中的,回頭再看只會一笑而過。
又或身居蓬戶,身無幾兩銀,但心神卻能共情,自在逍遙;又或同樣的情況,卻渾渾噩噩,心神不寧。
其實,這都是一種應對方式,沒有對錯好壞,只是自己的一種選擇罷了。
人和人的相處沒有那麼複雜。
無非看是否共情,是否能讓彼此磁場共振,故而有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了緣分深淺之說,也便有了緣分的聚散離合。
於是,每個人到了一定的時間慢慢學會做減法,更多隻想與懂得彼此的人相處。
人生路上,莫要去要求別人,只需做真實的自己,秉持內心深處一直堅守的內容,時間到了自然會遇到該遇到的;反之,尊其自然 ,不怨不恨,更不必留戀。
緣至,無有求取,誠以待之;緣盡,本無所期,自然轉身。
而這,也許便是”不動於心,能沉於萬物;不遂於情,則游於碧波“的真意。
可於人,可於事,可達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