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現在的人,幻想太多,慾望太重,不是這裡奢求,就是那裡勉強,哪怕衣食無憂也不見得幸福。
現代人的慾望,跟以前的人相比,確實嚴重了不少。這慾望,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在於,適度的慾望,可以讓人更有動力去追求理想。而壞事在於,過度的慾望,只會讓人身心疲累,既影響了心理,也透支了身體。
有的人,因為慾望膨脹而被反噬;有的人,因為欲求不得而變得神經兮兮;有的人,因為慾望滔天而透支了氣數。這,就是慾望過重的弊端。
普通人,要想活得幸福、安穩、長久,首先就需要降低慾望。未來幾年最高級的養生,莫過於在這四個地方,低慾望過日子。
一、內卷,不必執着,適可而止就好。
現代人,無時無刻都在經歷內卷。而造成內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太多了,資源太少了,導致資源不夠分。
從“二八法則”的角度來說,20%的精英擁有80%的資源,而80%的普通人,只能在20%的資源中苦苦爭奪。
這就註定,普通人會面臨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爭一個崗位的情況。內卷,在未來,不會減緩,只會愈發嚴重。
面對愈發嚴重的內卷,普通人究竟該如何是好呢?我的建議是,別人內卷,那是別人的事兒,我們就不要內卷了。三個原因。
首先,不見得內卷,就能夠成為人上人;其次,不見得透支身體,就能得到該有的回報;第三,打工人內卷賺來的錢財,還不夠給醫藥費。
適度內卷,沒啥問題。而過度內卷,就真的要命了。與其過度內卷,不如勞逸結合。
二、房子,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算了。
在十年前,房地產還處於紅利期,基本上貸款買房是賺的。而在今時今日,房地產已經不太行了,透支未來買房,等於毀了人生。
背負房貸的打工人,終其一生,都在給銀行打工,一刻鐘都不敢停下來,這不是悲哀嗎?
被房子壓垮一生的普通人,花費了一生的精力,就換來了所謂的鋼筋水泥,多年後還變得不值錢了。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普通人所買的房子,在他們還完貸款後,基本就變得老舊了,有可能還這裡出問題,那裡出問題,連小區都變得荒廢了。
人生在世,應該好好思考,自己真正的追求,究竟是什麼。鋼筋水泥到處都有,而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
未來幾年,能買得起房,那就買。如果真的買不起,那就算了。讓自己活得輕鬆點,才不會苦巴巴一輩子。
三、對於生活,要及時滿足,而不要延遲滿足。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說法,延遲滿足。意思是,人們都將當下的需求,推遲到未來才滿足,以至於遺憾重重。
舉個例子。年輕的時候,你有機會環遊全世界,但你沒去,準備退休後再去。退休後,你終於可以環遊全世界了,可惜身子骨不太行了,坐飛機都成問題。
能滿足需求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去滿足,非要推遲到未來。我想,到了未來的那一刻,我們終究會有遺憾。
就跟小時候的糖果一樣,小時候本來可以吃糖果,你不吃,非要等到長大後再吃。等你長大後再吃,味道也跟小時候不一樣了。
做人,最好不要延遲滿足,而應該“活在當下”。過去屬於歷史,未來屬於無常,唯有當下,才真正屬於我們自己。
很喜歡楊絳先生的一句話,過去事過去人,笑笑就好;未來事未來人,隨緣就好;現在事現在人,盡心就好。
四、放下攀比、奢望,放寬心接納平淡的日子。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愈發喜歡攀比,不是今天跟網絡上的某某人攀比,就是明天跟身邊的親朋好友比較。
攀比,是互聯網普及化的必然產物。無數人,都在互聯網的攀比中,要麼自討吃苦,要麼走了歪路,要麼負債纍纍,要麼不得善果。
比如說,妻子刷了一個別人炫富的小視頻,發現別人可以過上少奶奶的日子,而自己只能過平淡的生活。對此,妻子會愈發不滿。
這種不滿,不僅會影響到當事人的心態,還會影響到當事人的一舉一動。慢慢地,夫妻關係就會破裂,家庭矛盾就會層出不窮。
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又何必攀比呢?別人過得如何,是否有錢,跟我們沒有一毛錢關係,為什麼我們不能接納平淡的生活呢?
唯有放下攀比,化解膨脹的慾望,平心靜氣去看待這個世界,知足常樂去過好每一天,人生,才真正得以“細水長流”。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