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這個問題想必在每個人的腦海里都曾浮現過,答案或許會有所不同。
我念初中的時候,曾拜讀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告訴我:“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多少年來,這段獨白不知成了多少人奮發向上的座右銘,他使多少人從逆境里走出,從絕望中爬起,戰勝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
這本書告訴了我,在囯家存亡危難之際,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們自當奮不顧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新的長城,以我血薦軒轅,為華夏立階梯。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滿懷着“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前赴後繼把自己一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
這本書告訴了我,在和平建設的年代,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往事越千年,一唱雄雞天下白,換了人間。有多少愛國人士懷揣着一顆中國心,衝破重重阻攔紛紛回來為國效力;又有多少中華好兒女,有着“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衝天豪情,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年輕的共和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貧瘠的土地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硬是把一個貧窮落後挨打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經濟體不可撼動的強國地位!
這本書告訴了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晚年,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力所能及地做些惠及民眾的事情,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這本名著拯救了不知多少個靈魂,又影響了多少人的成長軌跡,是我心目中的好書天花板!
作者:吉衛平
編輯:寧平英
校對:陳海笑
審校: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