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
楊絳先生曾寫道:沒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真實的你,也沒必要不停地告訴別人,你是什麼樣的人,懂你的人自然會懂,信你的人自然會信。
如果每個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子,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望遠處的是風景,看近處的才是人生。
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走進你的心裡,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很多人都會從我們的身邊擦肩而過,但僅有真正懂你的人才會留下。
所謂“懂你”的人,並不是指對你的信息了如指掌,而是當所有人都以為你快樂的時候,只有他懂你笑容背後的感傷與堅強;只有他能夠走進你的靈魂深處,知你悲歡,解你憂愁。能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人生最美的風景,是有人懂你。懂你,是懂你內心的堅持:“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懂你,是理解你的處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懂你,是理解你的孤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懂你,是無需多言,心靈相通:“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懂你,從此,再沒人入得了我的眼:“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胡蘭成回贈:“因為相知,所以懂得。”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就完美地詮釋了“懂得”兩個字。他們是愛人,更是知己。有時從對方的一個眼神中,就讀懂對方已瞭然自己的心思。有時他們相視一笑不說話,就懂得了對方的欲言又止。這種默契,讓他們的心貼得很近。
人生苦短,知音難覓。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巍巍乎若泰山,湯湯乎若流水。至此,高山流水遇知音。所謂知音,是一場不謀而合的心有靈犀,是一份息息相通的精神共鳴,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深深懂得。
時間會告訴我們:簡單的喜歡,最長遠;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溫暖。
在懂你的人面前,無需繼續偽裝,不必太過逞強,你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在懂你的人面前,有心事盡情分享,有委屈盡量釋放,你可以亳無顧忌地傾訴;在懂你的人面前,孤單時不再害怕,無助時不再慌張。
這種感覺就如同:好像突然有了軟肋,也有了鎧甲。
淮南子說:“行合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與不懂自己的人相處,往往因為價值觀的不同,無法產生心與心的共鳴、靈魂與靈魂的對白。
知音難尋幾相逢,紅塵未有幾人同。人這一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懂你的。如果遇見了,不要錯過;擁有了,請好好珍惜。
餘生,願你與優秀的人為伍,和你喜歡的人相處,在懂你的人群里散步……